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 网站首页
  • 相关机构
  • 政策法规
  • 新闻资讯
  • 项目名录
  • 项目聚焦
  • 风云人物
  • 会议展览
  • 人才培养
  • 影像展
  • 3D展厅
  • 中医药委员会
  • “中医正骨疗法”代表性传承人孙树椿

    发布时间: 2024-04-15 15:03 来源: 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中医正骨疗法”代表性传承人孙树椿(图1)


    孙树椿,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传承博士后指导老师,首届“全国名中医”荣誉称号获得者,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正骨疗法”代表性传承人,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央保健会诊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会长等职。

    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特别贡献奖,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第四届中国药学发展奖康辰骨质疏松医药研究奖(HOMA),中国中医科学院“岐黄中医药基金会传承发展奖”等荣誉。率领团队获得省部级一等奖11项,二等奖6项和三等奖多项。作为主要参与人,分别于2009年及201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作为第三、四、五届中央保健会诊专家,曾为多位中央领导及国内外政要保健、治疗。

    1964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学院,后师从京城名医刘寿山先生,结合临床实践,治疗以手法为主,结合特色伤科药物,辨证施治、内外兼治,疗效显著。在诊断上注重“手摸心会”、“病证合参”,影像学是重要参考,但必须以临床查体为主;治则上遵循“整体辨证、气血为先;重手法,辅药物,法药并举、内外兼治”;手法操作上讲究“轻巧柔和”,“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尤以“清宫正骨手法”为特色,被患者誉为“手上有眼的人”。

    从事中医正骨工作60年,一生践行“做传承传统的坚定捍卫者和推进中医发展创新的实践者、先行者”,他总说“要多尝试把患者挡在手术室外”。他结合骨伤学科的特点,首先提出了“运动系统损伤和疾病”的概念。经反复论证,最终将中医骨伤定义为“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人体运动系统损伤和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的临床学科”,并达成专家共识,推动了中医骨伤学科的发展。

    他带领团队对中医正骨的手法及用药进行系统总结、梳理,规范了中医正骨手法。研制的“颈痛颗粒”和“腰痹通胶囊”,被“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收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开展的“颈椎不定点旋转手法”,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入中医临床实用技术推广项目,扩大了“中医正骨疗法”的影响。

    他在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主委期间,率先提出并组织评出“骨伤名师”第一批23位、第二批10位,“骨伤名科”19家,推动了医疗机构中医骨伤科的建设和发展。

    1998年,教育部精减专科专业,教学目录中删除了“中医骨伤科学专业”后,他联合全国十余所大专院校上书教育部以及多次在各种学术会议,并通过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提出提案,积极呼吁恢复“中医骨伤科学”专业,为教育部在本科教学目录中恢复“中医骨伤科学”专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9年在望京医院建设“孙树椿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至今已培养多名中外弟子。担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三至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持续培养中医正骨人才,不断壮大中医正骨传承队伍,为中医正骨一代代接下来、传下去提供了人才保障。


    主办单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
    联系电话:010-57121216
    京ICP备202100489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1513号
  • 微信公众号

  • 视频号

  •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