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 网站首页
  • 相关机构
  • 政策法规
  • 新闻资讯
  • 项目名录
  • 项目聚焦
  • 风云人物
  • 会议展览
  • 人才培养
  • 影像展
  • 3D展厅
  • 中医药委员会
  • 宋春生:聚力经典传承,加强中医药文化时代阐释

    发布时间: 2023-07-14 18:19 来源: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的重要讲话强调,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讲话,为新时代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医学是在中国传统文化母体中孕育发展起来的。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中医药法规,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空前重视。在这一时代大背景下,做好中医药文化传播不仅关系到国人的整体健康水平,更事关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中医药文化具有人文精神和哲学内涵,正在成为树立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而中医药专业出版工作是弘扬中医药文化的重要手段,是促进中医药学术繁荣的关键环节,是推动新时期中医药传承发展创新的重要力量。传医道、育人才、兴文化、塑形象等一系列内容是中医药专业出版工作的使命任务。


      作为中医药出版人,要基于人民的健康需求,策划更多权威、科学、高质量、多形态的中医药内容产品,做好中医药知识传播的排头兵,开创融合出版创新发展的新局面,助力中医药文化建设与传播,为数字中国战略、文化强国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作出应有贡献,回应党和国家的殷切期望。

    宋春生:聚力经典传承,加强中医药文化时代阐释(图1)

      宋春生,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总经理。 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中医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中医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主任委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常务副会长。


    终身中医药教育出版格局已形成


      日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联合制定印发的《“十四五”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实施方案》,围绕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提出重点任务。为紧密对接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提出的新要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我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快推动中医药教材体系建设。


      近年来,依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材办公室,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规划教材覆盖了研究生、本科、高职、中职各个层次,全部为行业规划教材,是全国中医药教育使用最广泛、最权威的教材。正如“人民英雄”张伯礼院士所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行业规划教材,更加原汁原味,更加体现中医真谛,占据中医药教育教材主体和主导地位”。


      截至目前,我社已经出版了“十四五”本科第一批中医学类专业、针灸推拿学专业、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中药学类专业、护理学、中医骨伤科学专业、中医养生学专业、公共课等8个专业126种规划教材(包括32种核心示范教材)。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十四五”本科第二批公共课、管理学类、护理学类、计算机类、康复治疗学专业、药学类、中西医结合类、中药学类、中医学类9个专业85种规划教材建设工作,计划于2023年秋季投入使用。总的来看,我社教材教辅品种达3116种,目前由行业规划教材、院校规划教材、专业规划教材、创新教材等组成的院校学历教育教材和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的教材体系已经形成,以更好地服务中医药教育事业,服务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为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宣传主阵地作用,我社积极推动中医药健康文化传播普及,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已经将中医药教育出版向前延伸至幼儿启蒙教育、青少年基础教育阶段,提出并正在构建涵盖幼儿启蒙教育、中小学基础教育、院校学历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师承教育乃至老年康养教育的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终身中医药教育出版格局,以更好地履行作为中医药出版“国家队”和中央文化企业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高位推进中医药古籍传承与创新


      中医古籍世代传承,是我国中医药知识赖以保存、记录、交流和传播的根基和载体,是中医药宝库的精华。近年来,中医药古籍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期,中医药古籍的整理与挖掘、考证与传承、保护与利用,以及翻译与传播工作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为了高位推进中医药典籍研究保护整理出版,我社积极做好中医药古籍文献和特色技术传承专项工作,加强中医药文化时代阐释。一是面向临床需求的中医药古籍文献专题挖掘、整理和出版。我社出版的“中医优势病种古籍文献挖掘丛书”,以中医优势病种作为研究对象,对春秋战国时期到民国时期的相关古籍文献,从源到流对理、法、方、药进行梳理和挖掘,以中医病证为纲,汇集古今中医文献精华。二是深入挖掘阐释名医名家名著,比如出版中医文献整理研究一代宗师郭霭春先生对中医药典籍的阐释,完成国家出版基金项目《郭霭春全集》。


      在“中医科普”领域,我社紧紧围绕《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深耕细作,着力打造中医药文化系列、中医经典科普系列、名医名家话科普系列等品牌图书,弘扬中医药文化,彰显中医药的价值和魅力。目前,我社出版科普类图书2721种。我社出版的“中医经典必读丛书”,通过校注者精选底本、校本,精当校勘,编辑核对、审读以及专家把关,力争为广大读者学习和研究中医经典提供一个规范的版本。《中医必背红宝书》《中医必背蓝宝书》出版10余年,受到广大中医学子的推崇;为了更有力地传播中医经典精华,我们策划了大字拼音版,并在设计中增加中华传统文化元素。


      数字化助力中医药文化“活起来”


      古籍数字化借助科技手段为中医药文化的创新与弘扬插上翅膀。近年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围绕数字阅读、在线教育、学术和古籍知识挖掘、新媒体、融合出版和在线健康服务等方向,制定并推进融合(数字)出版工作的发展规划,并打造了包括“悦读中医”知识服务平台、“中医数字图书馆”数字阅读平台、“医开讲”全国中医药行业教育云平台、“袋鼠医学”考试培训平台和中医药数字阅读终端等核心产品的数字出版业务板块,充分围绕推动中医药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的工作目标,全面服务中医药院校、从业人员和爱好者,形成了持续稳定的业务收入来源。其中,“悦读中医”知识服务平台订阅用户超过150万人,“中医数字图书馆”覆盖院校图书馆超过200所,“医开讲”APP汇集了超过800种教材和20万个教学辅助资源,并先后获得包括国家新闻出版署“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项目”“献礼建党百年百佳数字出版精品项目”在内的多项资助和荣誉。


      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直接领导下,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在数字媒体平台上举办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蓬勃发展。举办了以“生活处处有中医”为主题的第三届全国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大赛,记录百姓身边的中医药故事,展现中医药人的风采。“悦读中医”作为国家级中医药全民阅读品牌活动,涵盖全国悦读中医活动、悦读中医新媒体矩阵、中医读书汇共读活动等,影响人数超过1200万。由国家卫健委与科技部、中医药局、疾控中心、中国科协联合主办的“健康知识普及行动:2022年新时代健康科普作品征集大赛”,落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动健康知识普及工作。


      此外,在优化中医药文化产品供给方面,创作了一批优秀的中医药纪录片,如《新时代的中医药》和《行业影像志·中医的相承》,并相继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探索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医药+动漫”传播形式,打造了中医药文化动画连续剧《中医世界漫游记》,目前正在剧本审核阶段;为方便群众足不出户即可感受到中医药文化,还推动数字化建设,上线了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网上VR展馆,让更多中医药爱好者可以“云”游基地,为公众提供更为多元的中医药文化服务。 


      中医药文化历久而弥新,不断释放出持久的生命力。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将站在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信的战略高度,主动适应新时代背景下人才培养对教材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为实现教育、科技、人才强国战略贡献中医药智慧和力量;坚持守正创新,加快中医药古籍整理和中医药学术传承,深入挖掘中医药的精华和精髓,把中医药古籍保护、挖掘、整理、研究等工作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进行谋划;围绕推动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方面做好中医药普及、宣传、出版工作,让中医药成为人民群众促进健康的文化自觉。 (聂慧超/采写整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
    联系电话:010-57121216
    京ICP备202100489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1513号
  • 微信公众号

  • 视频号

  •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