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 网站首页
  • 相关机构
  • 政策法规
  • 新闻资讯
  • 项目名录
  • 项目聚焦
  • 风云人物
  • 会议展览
  • 人才培养
  • 影像展
  • 3D展厅
  • 中医药委员会
  • 场景创新让非遗更好融入现代生活

    发布时间: 2023-08-10 16:49 来源: 中国文化报

    携着历史的积淀,延伸文化的足迹,从传统走入现代的非遗,面临新的生存和发展环境。近年来,适应时代变化,场景创新成为不少非遗项目的自觉选择,在传播、应用、展示等方面拓展思路,更加灵活地融入现代生活,也成为新时代非遗保护传承的“点睛之笔”。

    拓展传播方式 注入造血功能

    正值暑假,北京前门泰山皮影体验馆内热闹非凡。传承600年的泰山皮影正在融入旅游、科教、互联网、影视娱乐、时尚等新领域。

    泰山皮影的传承人很早就意识到,要想让古老的技艺更好传承,除了以更加虔诚的态度苦练技艺,还要拓展传播方式,营造更加健康的传承生态。泰山皮影积极打造非遗剧场,还把皮影传习馆等展示场所开进了北京前门、泰山岱庙等景区。通过研学游、深度游等体验项目,量身定制传统文化、主题教育、精品研学等体验内容,游客不仅可以观看皮影演出,还能亲自体验皮影制作、剧目编演,年接待游客超过40万人次。

    早在2007年,泰山皮影就通过校本课程、艺术选修课等方式进入校园,目前已经与全国60所小学和泰山学院、山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展开合作。泰山皮影第七代传承人范维国带领研发团队,开发《爱上皮影》儿童多元能力综合培养课程,并配套开发了绘本、皮影小戏台、皮影手工DIY趣味盒子等可面向市场的配套教材、教具。

    “传统文化走入现代场景,使泰山皮影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让传承之路走得更宽、更远。”范维国说。为此,泰山皮影积极探索新业态、新模式,先后与游戏公司、影视公司、设计师品牌跨界合作,开发出王者荣耀、梦幻西游、好莱坞电影《大黄蜂》、美的、东阿阿胶等IP的皮影周边,以及皮影小夜灯、皮影定制人物画、皮影屏风等广受市场认可的文创工艺品。第八代传承人朱玉馨还通过把现代化的声、光、电技术和Flash动画应用于皮影演出等创新实践,开发了“幕影春秋泰山皮影传播与推广系统”,在首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斩获金奖。“泰山皮影与时俱进,拥有多元发展的可能性。”范维国说。

    做出非遗IP 织就创意网络

    浙江叶丹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总经理兼设计总监、蓝夹缬技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叶其丹常笑称自己是非遗新人。事实上,在被浙江温州苍南县文化部门评为非遗传承人的2019年,他已经积累了近20年的文创开发和设计经验,在业界闯出了名堂。用创意推动蓝夹缬传承,叶其丹有一套真本事。

    出生于服装世家,自小接受的审美与缝纫启蒙,锻炼了叶其丹的设计功力,也成为他人生选择的一大支点。所以当调研出蓝夹缬技艺的创新性发展还不足够时,叶其丹就决定,以设计作为杠杆,创新应用场景,做出夹缬技艺的IP。

    明确方向后,叶其丹一方面在技艺和彩色复染等方面持续发力,提升自身传承能力。同时,围绕夹缬技艺各个流程,拓展产品线,参加各类活动时,力争出新品。2022年的浙江宋韵服饰大赛上,他根据牡丹、海棠等宋韵元素,进行雕版、刻板的色彩设计,让每个着色处都是彩色夹缬,最终呈现出一套五件的精美服饰,赢得了许多年轻人的喜爱;另一方面,他非常注重现代科技与文化创意的结合,与苍南县气象局联合开发了“二十四节气·传统夹缬”文创小程序,只需扫描图案,就能弹出视频,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很快就成了“刷屏款”。

    这几年,叶其丹策划设计的创意夹缬互动礼盒、印象良渚、蓝夹缬体验包等,都以人们意想不到的方式诠释了蓝夹缬的魅力。“我们有200多个产品都注册了知识版权。”叶其丹自豪地说。

    谈到未来发展,叶其丹还有很多计划:“我们希望打造省级蓝夹缬传统技艺传承基地,从种植开始,把制作、生产全流程展现出来,并延伸到餐饮、民宿等领域,还准备建设婚庆基地,让夹缬技艺有更大的创新发展空间,形成一张创意网络。”

    探索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的可能

    传统插花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但与它的“非遗身份”相比,大众似乎更习惯于将其作为一种生活趣味。“如何将插花艺术爱好者带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门,让传统插花拥有一片现代土壤,这是个难题。”南京工程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徐寅岚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传统插花的研究和设计。她认为,只有更好地适用于当下中国人生活的日常环境与特殊场景,才能打破人们对传统插花的高门槛印象。

    为此,徐寅岚将着力点放在开发艺术作品上,形成了“红楼梦”“汝窑”“二十六宜”3个主题,分别从“见人”“见物”“见生活”3个角度探讨传统插花融入现代生活的面向。其中,还巧借“金陵十二钗”等元素以及场景意境创新,探索实现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的可能。

    在徐寅岚看来,借花抒情言志是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区别于其他插花艺术的典型特征之一。如在红楼梦主题的系列作品当中,以高洁白荷象征林黛玉,以富贵牡丹象征薛宝钗,以瞬逝樱花象征秦可卿,以带刺玫瑰象征王熙凤等,配以不同材质和器形的花器,很好地表达出了人物的外在形象和内在性格,暗示人物的命运,令人印象深刻。在汝窑主题作品中,有一组“器质如华”,以汝窑作为花器,融合两种非遗项目,传递新的意蕴。如以“双清”“待嫁”“禅心”“偶得小品”等命名花器,让使用者多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尊崇。“二十六宜”主题以自然花木为笔,以现代摄影为墨,勾勒渲染了中国特有的诗情画意。其中每个场景都是取材于日常生活,给人以无限启迪和美好的精神享受。

    “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在学习传统插花的同时,也让自己的生活开出异彩纷呈的花。”徐寅岚说。(来源:中国文化报;记者:王彬;实习记者:王添艺)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
    联系电话:010-57121216
    京ICP备202100489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1513号
  • 微信公众号

  • 视频号

  •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