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 网站首页
  • 相关机构
  • 政策法规
  • 新闻资讯
  • 项目名录
  • 项目聚焦
  • 风云人物
  • 会议展览
  • 人才培养
  • 影像展
  • 3D展厅
  • 中医药委员会
  • 吉林: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

    发布时间: 2023-04-11 10:42 来源: 中国旅游报

    《吉祥中国年》非遗专题系列短视频近期在海外社交平台引起网友的关注与传播。这些视频涵盖了吉林省内多个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满族剪纸、关东泥人、乌拉火锅、朝鲜族打糕……引来众多网友点赞。


    近年来,吉林省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力度,加强非遗传承人才的保护和培养,拓展思路让非遗项目不断融入现代生活、融入时代文化,让非遗在传承创新中焕发新活力。


    高超技艺装点生活


    今年春节期间,吉林省内多个城市举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和体验活动,取得良好反响。人们在参与非遗活动、体验非遗技艺、购买非遗产品的过程中,品味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手艺人的高超技艺,度过了美好的新春假日。非遗距离大众更近了。


    不过,要想让非遗全面融入现代生活,仅在春节假日期间举办一些展示或体验类的活动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吉林在全年各大节庆活动中加入非遗板块,让其发挥更大的文化价值。例如,在雪博会、乡村旅游节等现场设置非遗展区,加强非遗与大众之间的互动连接,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爱上非遗,进而参与到非遗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中来。


    非遗传承人也在坚守传统技艺的同时,通过独特的创意与巧思,让老技艺更加贴近现代生活。


    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绳编项目第四代传承人徐晓雪说:“绳结并不只是艺术品,它能融入我们的生活,成为日常用品。”抱着大胆创新的精神,徐晓雪创作了一批又一批实用性的绳编物件,精美而富有时代气息的耳环、项链吊坠等令人耳目一新,成为销量不错的商品。据悉,徐晓雪已经创新出了3000多款绳编作品,其中多数作品的灵感来源于家乡特色。


    线上线下“花式”推介


    近年来,吉林不断加大对各类非遗项目的推介宣传力度,坚持线上线下同步发力,让更多人感受吉林非遗的魅力。


    不久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推出的首档展现非遗精华的特别节目《艺览吾“遗”》走进吉林,与广大观众一起探寻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代印记与传承之路。


    节目播出当天引发网友热议,相关话题阅读总量累计破2.7亿。网友纷纷表示,“原来非遗和现代潮流碰撞的时候这么酷”“原来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么丰富,非遗就在我们身边。”“非遗和魔术的结合,这是什么样的梦幻联动,也让人太爱了”。


    在北京冬奥会期间,2022北京新闻中心“多彩神州”文化展示区内,吉林主题展区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造型别致的松花石、极具观赏价值的浪木根雕、精致好看的查干湖鱼皮画、寓意美好的绳编作品、生动形象的葫芦画……这些带着吉林地域特色、有着浓郁吉林民俗风情的非遗展品,一经亮相便备受观众追捧。


    展区内,一幅标有“冬奥在北京、体验在吉林”字样的滑雪运动员鱼皮画尤为引人注目。“整幅画上,无论是冬奥会会标还是运动员的相关配饰,都选材于吉林查干湖盛产的胖头鱼皮。鱼皮具有独特的质感,做成画也更有立体感。”查干湖鱼皮制作技艺传承人徐毳介绍。


    作为非遗传承人,徐毳的《冰湖腾鱼》《鱼跃龙门》《年年有鱼 年年有余》《满载而归》等传统鱼皮画作品通过层层遴选亮相冬奥村。徐毳说,她希望借着冬奥会的东风,将查干湖的渔猎文化推介出去,并进一步让世界各国的人们了解吉林省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推进非遗活态传承


    在吉林省“佟佳江满族剪纸”非遗传承人丛永莉的工作室里,她一边在红纸上描绘剪纸图案,一边向游客介绍剪纸的特点,精湛的技艺让大家赞叹不已。这个工作室还是“佟佳江满族剪纸传习所”,丛永莉在这里传授技艺。


    丛永莉说:“满族剪纸因为受当时生产力水平较低等因素的影响,表现手法十分粗犷,缺乏‘剪纸语言’。我在保留满族剪纸精髓的基础上丰富它的内容,加入了其他剪纸‘勾、弯、月、打毛’等技法,使作品更加细腻。”而在表现风格和主题上,丛永莉还尝试着结合时令等文化元素,进行寓意更加丰富的创作。


    多年来,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传习所的评定工作,像丛永莉工作室这样的非遗传承场所数量越来越多。剪纸、葫芦雕刻、绳结……不同门类、多姿多彩的非遗技艺,找到了自己的“阵地”,也成为游客了解、体验非遗项目的基地。


    吉林省还高度重视“非遗进校园”工作,通过非遗传承人进课堂、非遗演出进校园等多种形式,让传统文化滋润青少年的心田。


    走进长春市第一实验中海小学、长春市汽开区第一小学等中小学,为孩子们传授编织中国结的技能;走进长春大学等高校,为大学生们传授传统绳结技艺、宣传传统文化……近年来,徐晓雪的传承脚步遍布全省。徐晓雪说:“孩子们零距离接触体验民间民俗技艺,既拓宽了艺术视野,又激发了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我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营造人人知晓非遗、人人热爱非遗的氛围,为非遗的传承发展播下希望的种子。”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
    联系电话:010-57121216
    京ICP备202100489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1513号
  • 微信公众号

  • 视频号

  •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