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 网站首页
  • 相关机构
  • 政策法规
  • 新闻资讯
  • 项目名录
  • 项目聚焦
  • 风云人物
  • 会议展览
  • 人才培养
  • 影像展
  • 3D展厅
  • 中医药委员会
  • 黑龙江:“向北开放”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

    发布时间: 2025-01-24 11:16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发展服务贸易是黑龙江省打造向北开放新高地的重要抓手。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持续深化改革任务,着力推动中医药对外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绥芬河口岸建设“中医体验馆”。绥芬河市人民医院(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每日派驻2名工作人员在体验馆值班,通过发传单、现场体验等方式提供服务,开馆以来,接待俄罗斯体验人数4000余人次。

    黑河市中医医院成立国际医疗部。聘请专业俄语翻译,协助国际医疗部完成对俄宣传,俄罗斯友人来医院就诊建立绿色通道,推介医院对俄诊疗套餐等服务。成立以来接诊俄罗斯患者400余人次。

    中俄跨境游市场形成新增长点。年初以来,绥芬河市人民医院(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河市中医医院等医疗机构为万余人次俄罗斯游客及患者提供中医药服务。

    赴俄开展中医药服务贸易宣传推介。2024年5月22~26日,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会同省商务厅及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哈尔滨市中医医院、大庆市中医医院、鹤岗市中医医院、黑河市中医医院、绥芬河市人民医院等10余家医疗机构,组成40余人的代表团赴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举办中医药服务贸易推介活动,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市举办2场中医药服务贸易推介会,邀请当地医疗机构、企业和民众参加。推介会上,中医药专家进行了中医药技术演示和知识宣传,展示了中医药的独特魅力和疗效。在展览会上设立中医药展区,展示中药产品、中医养生产品等,吸引俄罗斯民众前来咨询和体验。与俄罗斯医疗机构、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深入交流与合作,探讨在中医药领域的合作机会和模式,推动双方在中医药服务、科研、教育等方面的合作。

    加大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建设力度。一是推动绥芬河市人民医院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与省中医药科学院合作共建。在绥芬河市人民医院挂牌“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绥芬河市分院”。在绥芬河市中医医院成立“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分所”,建立名中医工作室5个,组织省中医药科学院专家对口支援。二是加强交流,推动基地建设。组织绥芬河市人民医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河市中医医院等单位赴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参观学习、座谈交流,加强多层面的交流、互动、合作。协调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4名专家赴绥芬河市人民医院考察交流。

    组织开展中医药服务贸易培训。2024年6月21~23日,联合省商务厅指导哈尔滨市卫生健康委召开黑龙江首届中医药服务贸易培训,邀请省内外7位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分享中医药服务贸易相关工作经验。来自全省边境地区中医医疗机构、省属中医医院、高校及科研院所等120余名中医药服务贸易相关人员参会。

    积极参加国内宣传推介会。一是组织绥芬河市人民医院、省中医药科学院等相关医疗机构参加北京服贸会。服贸会上,省中药产品吸引参观者驻足询问,尤其是中药唇膏、鼻炎油、紫草油等中药产品备受参观者青睐。二是组织黑河市北药中心参加在北京召开的2024第32届中国国际健康产业博览会,以“依托黑河最北自贸片区优势,打造中药材跨境产业集聚区”为题展开推介。展会期间累计接待客商1千余人次,与天大药业、万源生物科技等企业进行深入对接交流,在俄药进口、道地药材种植加工方面初步达成合作意向。三是依托黑河市北药中心在亳州举办的2024国际(亳州)中医药博览会暨第40届全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会上设立专区展示黑龙江省俄药进口、道地药材的优势资源。黑河市北药中心与亳州中药材商品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签署中药材产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中药材贸易、中药材加工、建设中药材基地等项目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下一步,黑龙江省将加强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度。充分利用国内外推介会重要平台,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推动中俄传统医学繁荣发展,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新贡献。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依托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积极推动绥芬河市人民医院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开展对俄中医药服务。

    加强中医药服务贸易人才培养。依托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提升中医医疗服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更多既懂中医药又懂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建设梯队合理、科系完备,且具有中医药独特诊疗手段的服务体系,充分调动中医药人员参与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的积极性。(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供稿)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
    联系电话:010-68868488
    京ICP备202100489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1513号
  • 微信公众号

  • 视频号

  •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