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 网站首页
  • 相关机构
  • 政策法规
  • 新闻资讯
  • 项目名录
  • 项目聚焦
  • 风云人物
  • 会议展览
  • 人才培养
  • 影像展
  • 3D展厅
  • 中医药委员会
  • 余艳红: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扛牢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政治责任和历史责任

    图片新闻

    发布时间: 2023-08-25 09:12 来源: 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8月24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四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开幕式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论坛在“丝绸之路”中国甘肃中医药博览园隆重开幕。

    余艳红: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扛牢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政治责任和历史责任(图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余艳红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以下为讲话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感恩奋进、砥砺前行,推动中医药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发挥独特优势,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彰显担当作为,在服务国家战略中释放生机活力。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认可度、美誉度显著提升,中医药振兴发展跑出了“加速度”。


    今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石家庄市国际生物医药园规划展馆时强调,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研发生产更多适合中国人生命基因传承和身体素质特点的“中国药”,特别是要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对做好中医药工作,特别是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寄予了新的期望,提出了新的要求,饱含着对中医药工作的殷切期望、深切关怀,我们倍感振奋、深受鼓舞。


    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扛牢扛实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政治责任和历史责任。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借此机会,我和大家交流四点意见:


    一是强化历史主动,着力扛起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责任。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为抓手,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不断提升中医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和显示度,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展现中医药的担当作为。


    二是强化事业带动,不断夯实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着眼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中医药需求。立足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和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建设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促进优质中医医疗资源提质扩容和均衡布局,加强中医药特色人才队伍,推动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深化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让人民群众享受到覆盖生长壮老已、全生命周期的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


    三是强化产业拉动,持续厚植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竞争优势。树牢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理念,把创新摆在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核心位置。加快制定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文件,加强中医药全产业链科技攻关,提升中药材规模化、规范化种植的水平,从源头狠抓中药材的质量。推动建立、完善全链条质量追溯体系,优化中药价格调控机制,促进更多的古代经典名方、名老中医经验方、医疗机构制剂转化为新药。积极开发中医药健康服务产品,推动制剂、新技术和智能制药装备产业迭代升级。中医和中药是分不开的,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一定是中医和中药的协同发展、平行发展,要有好药,中医药才会更好。我们一直在讲中医药发展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过去几年,大家都深刻感受到了其中的含义。我相信未来大家会越来越好地感觉到这个大好环境、大好机遇。


    四是强化改革联动,全面加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保障体系。坚持深化改革,着眼于促进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制度创新和机制完善为核心,加快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管理体系、标准体系、评价体系、统计体系。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建设好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紧紧依靠改革,把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推向深入,不断增添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
    联系电话:010-57121216
    京ICP备202100489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1513号
  • 微信公众号

  • 视频号

  •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