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 网站首页
  • 相关机构
  • 政策法规
  • 新闻资讯
  • 项目名录
  • 项目聚焦
  • 风云人物
  • 会议展览
  • 人才培养
  • 影像展
  • 3D展厅
  • 中医药委员会
  • 陈堃:进一步激发和释放“陈氏回族医技十法”的多元功能和价值

    图片新闻

    发布时间: 2023-10-23 18:56 来源: 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第八届中国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传统医药大会期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陈氏回族医技十法”第四代传承人、宁夏伊康回族医药研究所所长、宁夏吴忠康复专科医院院长陈堃受邀接受中国网专访。

    据陈堃介绍,“陈氏回族医技十法”起源于河南开封,落户于宁夏。创始人陈进孝在习武练功之余秉承家学吸收民间医学,掌握了一套具有特色的跌打损伤、内病外治的方法,至今已传承五代,历时一百余年,系统传承发展了回族医学独特的民间技艺、创立了以“熏法、敷法、拔法、涂法、挑法、吹法、捏法、刺法、点法、割法”为核心的陈氏医技十法。形成了一套简便、有效的回族民间内病外治技艺,多年来在临床使用中很受人们的欢迎,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方性。2014年11月,“陈氏回族医技十法”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为保护传承“陈氏回族医技十法”,陈堃率领传承团队做了大量工作,完成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民族医药“陈卫川回医技医术继承抢救”课题,完成全国名中医、“陈氏回族医技十法”代表性传承人陈卫川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的整理,有效地保护医技十法的珍贵资料。

    十年来组织参与编写中国民族医药卷回医药部分,主编《中国回族医药》《回医药集萃》等民族医药著作十余部,制作视频六部,申报发明专利七项,获国外发明专利两项,实用新型专利四项,外观专利十六项,研创投产医疗器械三款、院内膏方八种,先后培养及带动就业100余人,每年参与社会实践科普讲座达三十余场。

     “陈氏回族医技十法”传承基地的建设更是该项国家级非遗保护的一项重要成果,基地集非遗传承保护、教学、科研、科普宣传为一体,设有中医药文化展区、中药标本展区、宁夏道地药材展区、回医药发展展区、陈氏回医技法展示区、传统药品炮制制作展区、腊叶标本展区、鉴别标本展区、药食同源标本展区等九大功能区。展品有中药材标本1200余种,宁夏道地药材标本100余种,腊叶标本90余种,精品贵重药材40余种,鉴别标本150余种,药食同源标本100余种,各种中医药、回医药文化器具百余件,陈卫川先生的相关文献资料一千余种。馆内设有宁夏中药资源分布沙盘、虚拟实物AR、VR、多媒体互动等多种现代化智能展示平台。

    未来,如何更好地发展好、利用好“陈氏回族医技十法”,陈堃表示,一是要更好地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好中医药故事、讲好少数民族医药故事,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造福大众。二是通过中医药非遗研学,让孩子从小学习中医、了解中医、爱上中医,更好地加强中医药科普和开展研学实践活动。三是在整理挖掘全国名中医陈卫川临床经验验方的基础上,提升“陈氏回族医技十法”的核心科技价值及临床应用。更有效地加强陈氏医技推广传承培训、标准化建设,内病外治、内病内治外用膏药及内服膏方的研发和民族药膳的研究。同时开展传承教学工作,使更多的中医爱好者和中医学生受益于陈氏医技十法。也将进一步激发和释放“陈氏回族医技十法”的多元功能和价值,通过提炼技术、产品输出、技术推广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为中医药“走出去”,再立新功。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
    联系电话:010-57121216
    京ICP备202100489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1513号
  • 微信公众号

  • 视频号

  •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