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 网站首页
  • 相关机构
  • 政策法规
  • 新闻资讯
  • 项目名录
  • 项目聚焦
  • 风云人物
  • 会议展览
  • 人才培养
  • 影像展
  • 3D展厅
  • 中医药委员会
  • 扩大现代生活连接面 非遗融入日常

    发布时间: 2023-04-07 11:08 来源: 中国文化报

    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源泉,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着持续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获得感,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标识。守护好非遗这份宝贵的财富,是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根本前提。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体现当代价值、讲好中国故事,则是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必由之路。


    夯实保护传承根基


    目前,我国共认定了1557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国家、省、市、县4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认定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文化和旅游部认定5批3068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各省(区、市)公布1.6万多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海南五指山毛纳村时,察看了黎锦、藤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强调要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全面振兴有效衔接。近年来,海南在非遗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海南省政府出台了《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三年行动计划》,推进黎锦技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印发《关于持续推动非遗工坊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通知》,扶持五指山打造非遗工坊示范区,并制定了《五指山市传承和发展黎族苗族文化工作方案》《五指山市非遗传承人才培养“青蓝工程”实施方案》。目前,五指山市已建成7家以黎锦技艺为核心的非遗工坊,实现了由“输血”式的外力扶持逐渐转变为“造血”式的内生发展。


    “受地域、人文环境的影响,陕北民歌长期以口传心授的模式传承,因此,一些老艺人掌握的唱段资料极为珍贵。”在陕西绥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负责人、国家级非遗项目陕北民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雒胜军看来,非遗融入现代生活首先要做到非遗项目传得好、传得开。为了保护传承好陕北民歌,雒胜军以音视频的方式,整理了老艺人的原生态唱段,现已梳理300余首。近年来,绥德编印了《陕北·绥德唢呐曲牌》《陕北秧歌》,用文字、影像的方式对非遗项目进行数字化保存;建成国家级项目陕北秧歌(南路)传习基地,常态化开展秧歌培训、展演活动。同时,还组织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进乡村开展活动,参与人数达30万人次,为非遗的系统性保护奠定坚实基础。


    做好创新发展文章


    在贵州,为完成好“聚‘绣’兴百业”的任务目标,贵州成立由省领导领衔的贵州省苗绣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关于加快推进贵州苗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等,以数字化、品牌化的赋能手段,将苗绣与旅游、文创、演艺、电商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贵州毕节黔西市化屋村推出的苗族歌舞实景舞台剧目《苗韵化屋》,仅2023年春节期间累计现场观众就超过3万人次,带动全村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00多万元,让当地152名村民吃上了“非遗饭”。以苗绣为代表的非遗,成为了贵州乡村振兴的一大助力。


    作为一项国家级非遗,广东醒狮历来被认为是驱邪避害的吉瑞物。每逢节庆或有重大活动,必有醒狮起舞。传统醒狮以黄、红、黑三种颜色为主。其中黄色剑纹代表刘备的仁德,红色刀纹代表关羽的忠义,黑色矛纹代表张飞的英勇。而在广东醒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赵家狮”第五代传人赵伟斌的工作室,狮头是五颜六色的。“只要是年轻人喜欢的颜色,我们都愿意去尝试。”赵伟斌说。近年来,“赵家狮”不仅有出口两万多件的传统醒狮,还有小型醒狮,以及醒狮欢乐扣、醒狮衣服、醒狮娃娃等系列产品,深受人们喜爱。不仅如此,赵伟斌还参与创作了中国第一部以广东醒狮为主题的大型民族舞剧《醒·狮》,推出了全球首款醒狮体感机器人,让广东醒狮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变得越来越年轻、新潮、有魅力。


    在陕西,项目多样、类型丰富、特色鲜明的非遗点燃街区、镇村、场馆。戏曲主题非遗街区“易俗社文化街区”,是秦腔艺术传承交流和与现代说唱、脱口秀等新潮艺术形式融合演绎的全新平台;位于大唐不夜城的“长安十二时辰”创新实践空间,集非遗市井体验和沉浸互动于一体;咸阳袁家村、韩城党家村等非遗特色村镇诠释了非遗与旅游融合的多元路径;富有人间烟火气的西安回民街和永兴坊非遗美食街区,持续惊艳居民和游客的味蕾;与西安铁路局集团公司合作开行的“感受非遗魅力 畅享美好旅程”非遗专列,更是受到游客广泛称赞。


    开辟传播推广渠道


    从传统手艺的跨界新生到国潮产品的全民热购,如今,非遗已不再是“小众”的代名词,而为更多人熟知、喜爱,这离不开传播平台的搭建,少不了现代传播手段的加持。比如“非遗购物节”活动联合阿里巴巴、京东等平台,为非遗传承人和相关从业者搭建销售渠道,增加了非遗展示窗口,让广大人民群众在购买体验非遗产品的同时,参与非遗保护工作,共享保护成果。


    “近年来,新疆在打造非遗文化和旅游品牌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扩大新疆非遗的传播半径和社会影响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马旭国介绍,即将落成的新疆非遗馆已与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遗馆)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把新疆非遗馆打造成文化润疆新高地、旅游兴疆新名片,为多角度展示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搭建平台。此外,新疆还在文化和旅游部的支持下,连续举办两届“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19省市非遗展”等活动,形成了具有一定示范效应的非遗宣传展示品牌。


    广州永庆坊、北京路非遗街区开街启动非遗元宇宙……近年来,广东以传播促传承,打造“重大品牌+小型精品”的活动体系,让群众近距离深度体验非遗,助力非遗走进群众日常生活。此外,还推动“非遗+影视”,比如打造了首部粤剧4k电影《白蛇传·情》、以醒狮为核心的电影《雄狮少年》备受公众关注。


    “视频直播家乡年”“云游非遗影像展”等活动,适应信息传播新趋势,以年轻人乐于参与的方式展示传播非遗,拉进传统文化与年轻人之间的距离。(中国文化报;记者 王彬 ,实习记者 刘霄 王添艺)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
    联系电话:010-57121216
    京ICP备202100489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1513号
  • 微信公众号

  • 视频号

  •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