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 网站首页
  • 相关机构
  • 政策法规
  • 新闻资讯
  • 项目名录
  • 项目聚焦
  • 风云人物
  • 会议展览
  • 人才培养
  • 影像展
  • 3D展厅
  • 中医药委员会
  • 山东:依托文旅融合 为乡村非遗注入活力

    发布时间: 2022-10-11 18:11 来源: 中国文化报

    山东是“非遗大省”。根据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前期调查数据,全省普查非遗线索超120万条,国家级名录186项(数量居全国第二位),非遗经营业户120多万家,年产值1600亿元左右,直接从业人员近400万人。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根据全省实际情况,按照保护、传承、发展并举的理念,强化政策引导与保障。


    2018年,《山东省“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工程实施方案》印发,要求各地发挥地方特色,因项目而异,因人而异,分类施策、分步实施,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推动非遗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2022年,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等22家省直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若干措施》,对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做出进一步明确部署。


    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是设法调动广大基层群众的积极性,提高大家对非遗保护的意识、技能,在增收致富的同时,营造非遗在乡村的良好发展生态。


    过去几年,通过集中培训、外出学习、相互交流的办法,山东帮助非遗传承人和乡村非遗带头人开阔眼界、增长本领。临沂市费县手绣传承人卞成飞,创办了费县手绣实训基地,采用“培训+传承”模式、“固定+灵活”就业方式,原创设计手绣作品过千种,培训带动1500余人就业创业,年产值800多万元。济南市莱芜区传统糊香食用油制作技艺传承人谢梅木,建成山歌非遗园、现代有机农业庄园,带动就业农户超1万家,年人均增收超过3000元。


    非遗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山东重视非遗就业集群的打造。泰安肥城市桃木雕刻加工农户500多家,从业人员超2万人。比如肥城市从桃树的种植、果实加工再到桃木的生产、打磨、雕刻,乃至后期精雕、营销,全部实现本土化团队运营,为乡村增加了就业岗位。济宁市鱼台县清河镇依托杞柳编制,打造杞柳产业,采取“企业+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模式,带动2万余人就业。


    近年来,山东以文化旅游融合为契机,开拓非遗产品省内外市场,为乡村非遗带来更大发展活力。比如东营市利津县盐窝镇建设“老街长巷”项目,将实用性、可持续性和与非遗活态传承的匹配度作为重点考量指标,积极打造集休闲、游览、体验、购物为一体的乡土民情旅游目的地。


    同时,山东探索乡村非遗发展新业态,推动非遗项目成为创客空间、创新工场、智慧小企业等重点服务对象和优质转化资源,助力乡村非遗提档升级。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从2020年起,每年举办“山东非遗购物节”,依托电商平台,对全省乡村非遗开展销售展演,年均有1500名网红达人和非遗传承人在线参加活动,线上线下店铺近2000家,打响了乡村非遗知名度。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王磊介绍,山东还创新设立非遗工坊,在为周边群众传承技艺的同时,将非遗工坊打造成线下展销平台和乡村旅游体验基地。目前,全省500多家非遗工坊成为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桥头阵地,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成为乡村文化建设的亮丽风景线。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
    联系电话:010-57121216
    京ICP备202100489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1513号
  • 微信公众号

  • 视频号

  •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