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各地推出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非遗活动。石家庄土门关驿道小镇匠人巷里的剪纸、草编等非遗展示吸引了不少游客;唐山迁安市美术馆推出的“纸有你——中秋节古法手工抄纸体验活动”让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
自2019年以来,河北研究制定了涉及非遗保护各方面的共13份政策文件。特别是2021年9月,河北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施意见》,为做好新时代全省非遗保护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撑和行动指引。
在健全政策制度体系的同时,河北强化保护传承机制。河北以163项国家级非遗项目、990项省级以上非遗项目、1047名省级以上代表性传承人为重点,统筹加强资金扶持、平台搭建、业务指导,全面推进项目保护、传承人保护、生产性保护、数字化保护、系统性保护,建立起相关部门横向和省、市、县三级纵向联动机制,通过经费支持、试点认定等举措,高起点、高标准推进非遗工坊建设;依托国家和省内非遗“研培计划”,通过高校开展非遗工坊定向培训,培育了一批工坊带头人,再通过带头人广泛举办形式多样的培训;推进非遗工坊产品常态化进社区、进景区、进酒店、进商场。截至目前,全省建设非遗工坊572家,设立了8个省级传统工艺工作站。另外,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一批非遗传承传播、研究研学基地,推动非遗与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支持打造非遗小镇、非遗旅游精品线路等。
近年来,河北举办了一系列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传播活动,搭建起非遗传播品牌平台。“乐享河北”非遗会客厅作为河北打造的省级层面非遗成就展示和传播平台,集中展示了近20年来河北非遗保护成果。2021年开展以来接待观众达30多万人次。此外,服务2022年北京冬奥会,举办系列非遗传播活动;服务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打造“长城脚下话非遗”活动品牌;围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在沧州市建立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2021“一带一路”·长城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期间,举办了“百年百艺”民间文化艺术展,对促进“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文明交融、民心相通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