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北京市政府在官网全文刊发了《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北京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赵卫东在9日下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规划》为北京下一步的文化中心建设确定了方向,明确了任务和路径。
《规划》由三大板块构成,分为十个篇章,按照全国文化中心“一核一城三带两区”总体框架谋篇布局,其中“一核”是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一城”指北京老城,“三带”为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两区”则是指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文化产业发展引领区。且《规划》侧重实操性和中微观层面,细化了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安排部署了一批重大项目和重要文化民生工程。
《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构建非遗保护传承“北京样本”。完善多层次非遗名录体系,规范项目认定和管理制度,强化保护传承效果评估。进一步发掘、整理、保护与传承传统地名、戏曲、音乐、书画、服饰、技艺、医药、饮食、庙会等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文化典籍、民俗、口述史的整理、出版、阐释工作,发现保护一批新的非遗项目,推动非遗资源数据库建设。聚焦传承人梯队建设,开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深入实施非遗传承人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完善名家师承、青年传承、娃娃继承的非遗代际传承发展机制。加大非遗传播的普及力度,让非遗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促进非遗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推动非遗活态传承、融入生产生活。加大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推进中医药传统技能的传承与发展,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结合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让非遗彰显首都文化特色、展示京味文化风韵、体现人文生活品味。加强老字号原址、原貌保护,推动老字号非遗传承振兴与创新,发掘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的独特价值,开发北京特色产品与服务,擦亮金字招牌。
《规划》已经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以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名义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