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 网站首页
  • 相关机构
  • 政策法规
  • 新闻资讯
  • 项目名录
  • 项目聚焦
  • 风云人物
  • 会议展览
  • 人才培养
  • 影像展
  • 3D展厅
  • 中医药委员会
  • 郑晓幸:让非遗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发布时间: 2022-03-11 14:14 来源: 中国艺术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丰富了“工匠精神”内涵,增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推进了“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以“见人见物见生活”方式实现了保护与传承。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已经成为非遗事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增进民心相通,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更多更优秀的人类文明成果具有重要意义。为更好让非遗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建议如下:


      加强提炼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


      从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宝库中提炼题材、汲取养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思想、艺术价值与新时代要求相结合,运用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进行当代表达,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和展示主题IP类非遗作品、产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理念,大力弘扬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方面的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


      强化融入生产生活涵养城乡精神文明建设


      精选一批凸显文化特色的经典性元素和标志性符号,纳入城市规划设计,合理应用于城市雕塑、广场园林等公共空间,避免千篇一律、千城一面,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组织非遗创作设计类赛事活动,提升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文艺创作和再设计,提高品质和文化内涵,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更多地融入生产生活各方面,扎实推进实践与养成、需求与供给、形式与内容相结合,塑造一批重要城乡精神文明名片。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赋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实施中华节庆礼仪服装服饰计划,设计制作展现中华民族独特文化魅力的系列服装服饰,丰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培育符合现代人精神文明建设需要的传统节日文化习俗,有机融入景区、度假区。规范中华老字号保护发展,加强对传统历法、节气、生肖和饮食、医药等的研究阐释、活态利用,支持一批文化特色浓、品牌信誉高、有市场竞争力的中华老字号做精做强。


      实施非遗与科技融合重大项目牵引计划


      探索利用现代科技融合创新,通过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智慧化路径,把中华非遗展现给全球。推动类人视觉、听觉、语言、思维等智能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创新应用,开展语言及视听认知表达、跨媒体内容识别与分析、人机交互、混合现实、情感分析等智能方法研究及关键技术开发。开展非遗资源分类与标识、VR/AR虚拟制作、数据智能自适配生产、智能创作等文化生产技术专利产品研发。加强智能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文化体验、公共文化服务和休闲娱乐等专用装备研制,加强非遗舞台展演和观演互动、影视制作和演播等软件产品和装备自主研发。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广,疏通应用研究和产业化连接的快车道,破解实现技术突破、产品制造、市场模式、产业发展“一条龙”转化的瓶颈,加快非遗和科技融合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


      统筹打造“中华非遗精品”走出去工程


      打造一批“中华非遗精品” ,培育一批非遗出口重点企业成为国家海关高信用企业,发挥行业中介组织在出口促进、国际交流等方面的作用,以国际语言讲好中国非遗故事。联动华侨华人、文化体育名人、高出境人群等,大力促进中华医药、中华烹饪、中华武术、中华典籍、中国园林、中国节日等中华传统文化代表性项目走出去,促进民心相通,增进文化认同,塑造成为丰富文化外交、活跃人文交流的“金名片”。鼓励海外艺术家参与在海外举办的非遗品牌活动,充分运用海外文化节展、文物展览、博览会、书展、电影节、体育活动、旅游推介和各类品牌活动,支持非遗相关产品走向海外市场,塑造“国际知名品牌”,提升经济社会效益水平。依托我国驻外机构、中资企业、与我国友好合作机构和世界各地的中餐馆等,让国外民众在非遗体验过程中获得愉悦、感受魅力,讲好中国故事、阐释好中国特色、展示好中国形象,不断掀起“中国风”热潮。


      优化中华非遗扩大国际影响力的顶层设计


      从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切实把“非遗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工作摆上重要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布局。优化非遗事业发展的顶层架构设计,协调各方综合施策,增强中央与地方、部门与部门、政府与社会、国内与国外等层面的合力,提升非遗活起来和走出去的组织化程度。构建多元参与机制,激活社会和民间力量活力,壮大海外本土化力量等,提升“云展销”平台效能,扩大覆盖面,切实提升非遗走出去质量和传播实效,加快非遗纳入考核评价体系的体制机制建设。引导开展非遗集体知识产权登记、价值评估和保护维权工作,打造中华非遗展销品牌。简化非遗走出去审批程序,放宽联合办展限制,支持与境外文化机构联合办展,促成共同引进、共同输出、多国巡展的规模效应,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郑晓幸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非遗保护协会副会长、四川省文联名誉主席)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
    联系电话:010-57121216
    京ICP备202100489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1513号
  • 微信公众号

  • 视频号

  •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