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 网站首页
  • 相关机构
  • 政策法规
  • 新闻资讯
  • 项目名录
  • 项目聚焦
  • 风云人物
  • 会议展览
  • 人才培养
  • 影像展
  • 3D展厅
  • 中医药委员会
  • 陈第华:中医药文化为抗击疫情贡献中国智慧

    发布时间: 2020-05-06 18:12 来源: 中国文化报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中医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3月下旬在湖北武汉召开的新闻发布会披露,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4900余名中医药人员驰援湖北,通过专家分类救治和筛选药方,中医药全程参与患者救治。中药汤剂、中成药、按摩、刮痧、敷贴等中医特色疗法的应用,不仅巩固了新冠肺炎患者治疗效果,而且缓解了他们的焦虑情绪和失眠、肠胃不适等症状。在疫情全球蔓延之时,中医药在海外也获得了更多关注,美国、意大利等国的中医药诊所问诊人数剧增,中药饮片和配方颗粒剂的销量也增长迅猛。我国积极分享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经验,将最新版本的新冠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翻译成英文并全文公布,中医药企业也踊跃向境外疫区捐药。


      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此次抗击疫情中,中医药的广泛应用充分说明了我国对中医药诊治水平的高度文化自信,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医药对于增进健康的独特贡献与价值,也为全球抗击疫情贡献了中国智慧。


      中医药是古老的,又是常新的。即便面对新的疾病,中医药依然有其施展的空间,而辨证论治是其历久弥新的奥秘所在。新冠肺炎是新发的传染病,虽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但中医药有着丰富的治疗疫病经验,通过调和阴阳、标本缓急、三因兼顾的辨证论治,以抓根本、分轻重、顾大局的治疗观应对不断变化的疫情。


      病毒感染通常呈现出多种症状,通过疾病外在表现,找到疾病的本质和根源,是中医治疗的关键。“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素问·标本病传论》)在分析疾病标本的基础上,中医根据病情不同,采取了“急者治其标”“缓者治其本”“标本同治”三种不同的治疗方案。中医在诊治中将病毒视为现象,它更关注病毒与人体结合后的发病机制及其所引发的各种症候,通过现象与本质的辨证理解,抓住疫病的根本,调顺气机。


      中医认为人与自然是统一的整体,疾病的发生是人体内因与外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治疗必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从此次疫情防控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的“中医治疗”部分更新了5个版本,充分体现了治疗方案的因时制宜;不同省份的中医治疗方案在参考国家方案的基础上,又根据本地的气候、饮食等差异,对方案进行细化,体现了因地制宜的精神;抗疫一线的中医师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最大程度体现了中医治疗因人制宜的个性化特征。


      实际上,中医药的独特优势不仅仅反映在治疗疫病上,其独有的治未病治疗观对于增强民众抵抗力、防止痊愈者疾病反复具有重要意义。“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华文明重视防患于未然,这种思维也是中医治疗观的最显著特点。中医治未病强调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愈防复,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在疾病未现时,中医重视养生与预防,倡导通过合理的膳食、充足的睡眠、科学的运动、畅达的情志增强正气,提高抵御六淫邪气的能力。在此次疫情应对中,浙江、湖南、四川、福建等多地都推出了中药预防方,其目的也正是扶正避瘟。中医认为,外邪入侵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如果不及时诊治,就会步步深入,因此要抓紧治疗,防止疾病发展与传变。病愈并非治疗的终结,疾病过后要加强养护,等待邪气除尽,正气恢复,防止旧病遗留。


      中医药在此次抗疫中有着不俗的表现,但客观而言,当前社会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其原因主要在于中医与现代医学在精神文化上有很大差异。现代医学的目标在于找出病毒,并将其“杀死”,而中医在治疗新冠肺炎以及其他疫病时,视人与病毒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在天人相合的生命观下,中医治疗的思路在于如何增强人的正气,将病毒清除出体内,而不是将病毒困于体内,再将其“杀死”。实际上,人类不仅很难消灭病毒,而且还会持续遭遇不断涌现的新病毒的威胁,中医所倡导的扶正祛邪之道无疑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只要我们保持强壮的体魄,或许就可以与病毒和平共处。


      中西医虽然坚持不同的治疗观,但在增进健康上的目标是一致的,两者相互借鉴、相互结合才能更好地守护人类健康。当然,中医药立足于中华优秀文化,但不能固步自封,应当积极吸收新的技术和设备,为我所用。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以CT核磁为例,说“它们是望闻问切四诊的延伸,完全可以为我所用”。中医药要与时俱进,必须海纳百川。但是,在相互借鉴中,必须守住中医药的精华,把握好中西医的关系。坚持中医辨证论治的思维,在临床中倡导从整体上把握疾病,以人为中心,提倡“西药中用”,提高中西医诊治的综合效果。


      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智慧。经历此次疫情,希望中医独具中国智慧的生命观和治疗观能深入人心、走向世界,不仅引导民众正确认识和看待疾病,还能以科学的方式和态度对待生活,在实践中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明发扬光大。(作者系福建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陈第华)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
    联系电话:010-57121216
    京ICP备202100489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1513号
  • 微信公众号

  • 视频号

  •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