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 网站首页
  • 相关机构
  • 政策法规
  • 新闻资讯
  • 项目名录
  • 项目聚焦
  • 风云人物
  • 会议展览
  • 人才培养
  • 影像展
  • 3D展厅
  • 中医药委员会
  • 曹铮:中医药非遗传承需保护好文化根脉

    发布时间: 2020-07-31 18:01 来源: 河北新闻网


    一直以来,如何加强中医药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工作,是多方关切和研究的课题。政府关注、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为中医药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未来,传承路上还需护好文化根脉。


    一缕药香,跨越古今。中医药非遗既是古代的,也是现代的,更是未来的。在今年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下专门设立了中医药专班,统筹推进中医药疫情防治重点科研攻关工作和中长期中西医结合传染病防控机制的建立。中医药为抗击疫情提供了“千方百剂”,成为重要战疫力量。这次大规模的全国性社会实践,进一步证明了中医药非遗在保障人民健康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各界对中医药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然而,振兴发展中医药事业依旧任重道远,只有立足根基,挖掘精华,保持特色,中医药才能根深叶茂,岐黄之术方可生生不息。


    将更多优秀的中医药文化纳入非遗保护名单,是保护其传承发展的有效手段。非遗项目是我国璀璨的文化长河中最具代表性的内容,这些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精髓,而中医药是其中代表性元素之一。穿越千年,中医药发展至今,涌现出众多不朽的典籍,其中所蕴含的不仅是治病救人的医学理念,更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于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辩证思维与系统化认知与总结,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独特的理论支撑和丰富的实践积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食疗营养部主任王宜表示,中国传统医药的方剂、疗法不下十万余种,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已公布的4批10类别1372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中,传统医药仅有137项,占9.99%,与中医药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很不相称。


    摸清家底是传承保护的基础。地域性是中医药文化的一大特点,要挖掘和传承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精髓,不妨先从基础性工作做起,对各地资源进行普查,掌握好中医药文化资源“总家底”。深度挖掘能够代表不同地域的传统中医药项目,对其独到的疗效、技艺以及传承等进行深入调研,筛选出其中最具价值的部分加以保护传承。


    任何一个非遗项目理想状态是“活态传承”,中医药也不例外。活态传承的形态丰富多样,比如与文化建设相结合,与资源转化相结合。充分利用各地中医药文化资源,加强资源开发转化,开发中医药文化创意产品,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在防病治病、疾病康复、旅游养老等方面,为大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同时,利用中医药文化题材丰富的优势,将中医药文化表现形式进一步拓展,与文化产业跨界融合,产生一批好的文化作品等,通过这些方式,让中医药文化“活”起来。


    保护发展之路道阻且长。目前,中医药文化传承人才的培养短板,以及众多散落民间的中医绝技、中医药项目或传承人对非遗项目保护重视不够等问题突出,亟待解决。相信随着国家非遗保护专项资金支持的不断增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的颁布实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成立等措施的出台,中医药非遗传承创新发展之路将越走越宽。中医药传承保护只有护好文化根脉,才能“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持续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作者:曹铮)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
    联系电话:010-57121216
    京ICP备202100489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1513号
  • 微信公众号

  • 视频号

  •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