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等发展机遇,进一步推动我国西部地区非遗工作高质量发展有哪些切入点?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四川省非遗保护协会会长郑晓幸,在2021年全国两会上提交了《关于加强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建议》,引发各界广泛关注,并得到文化和旅游部办复。今年他关注的重点涉及深化非遗传承人扶持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传承、推动非遗助力残疾人就业创业等多个层面——
切实解决“冷热不调” 让非遗茁壮成长
作为文化战线上的老兵、非遗志愿者,见证国家对非遗事业愈加关注,我感到欣慰和自豪。同时,一种忧虑时常萦绕心头,这源于我在文旅领域多年从业的观察:就整体发展而言,各级政府对非遗的重视程度呈现典型的“上热中温下冷”,即国家政策持续发热、省级贯彻中规中矩、基层落地有些冷清。这也是履职十余年来,我始终关注非遗发展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我们看到各地都热衷举办非遗展示展览活动,探索直播互动等新形式,支持衍生品开发,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扩大非遗的社会能见度,改善部分非遗传承人的生活。但要想从根本上实现非遗保护传承利用发展,就要避免“节会一片热闹,散会一片凄清”,不能只求热热闹闹而不图踏踏实实。对非遗传承人的专项扶持不能少,对光环之外老老实实研习的手艺人不能不重视。
今年,我依然关注非遗,在十多条建议中,非遗占比最高,涉及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深化非遗传承人扶持机制、推动非遗助力残疾人就业创业等多个层面。此外,我建议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传承工作,这也是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支持的,希望能从机制入手,以落地为准,破解“冷热不调”的问题,有效缓解基层资金、人员等不足的情况。
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传承工作
近年来,我国非遗保护事业取得了长远进步,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队伍老龄化、后继乏人、无人肯学的形势不容乐观。2022年全国两会,郑晓幸带来了《关于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建议》,建议进一步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传承工作。
郑晓幸建议,一是支持非遗行业协会提供公共服务。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厘清行政机关和行业组织的职能边界,将政府部门不宜行使、适合由非遗行业协会组织提供的事务性管理工作及公共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同等条件下优先由非遗行业协会组织承担。二是引导行业协会组织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培训。支持行业协会组织广泛开展非遗实践和研学活动,在职业学校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专业和课程,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推进建设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实践基地。三是支持行业协会组织完善传承非遗体验设施体系。在现有基础上,鼓励行业协会组织兴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验设施,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推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配套传承体验中心,促进形成集传承、体验、教育、培训、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体验设施体系。四是加大对非遗行业协会组织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政府有关部门支持在非遗行业协会中建立从业者奖励机制。试点将非遗类资质培训、资格预审等工作逐步交由行业性协会团体实施,支持各级非遗协会开展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提高行业从业水平和道德水准。符合条件的非遗类行业组织可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支持社会捐赠及相关所得税免征试点。
推动非遗助力残疾人就业创业
2022年全国两会,郑晓幸带来了《关于推动非遗助力残疾人就业创业的建议》。
郑晓幸认为,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忆,特别是传统工艺,依托面大量广、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等独特优势,为一大批残疾人提供了创业就业的空间,在促进就业增收、实现小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扶残助残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残疾人中能工巧匠很多,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一支重要力量,尤其是从事传统工艺的带头人,其身上蕴藏着丰富的艺术创造力,也秉持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保护传承非遗、促进共同富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郑晓幸建议,一是积极营造残疾人非遗自强的奋进氛围。充分发挥文化在残疾人巩固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工作中“扶志”、“扶智”和扶残助残作用,帮助广大残疾人参加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技艺,持续增加收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积极引导残疾人参与非遗保护,总结提炼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参与非遗保护和促进就业的经验和模式,鼓励和支持宣传推广和学习借鉴。二是多渠道多形式促进残疾人非遗就业创业。在我国非遗资源丰富地区,设立残疾人非遗传承培训孵化基地。选取适于带动就业创业、有市场潜力的传统工艺项目,推进非遗传承培训孵化基地因地制宜建设,形成一个或几个相对集中的传统工艺生产培训和交流展示展销基地。注重培育和激发广大残疾人通过非遗自力更生、就业创业的意识,不断提高收入和生活质量。三是提升残疾人非遗技能就业创业能力。支持制定实施“残疾人非遗职业技能提升专项行动方案”,帮助有就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残疾人普遍得到相应的非遗技能素质培训、创业培训。鼓励乡村组织各类各级非遗传承人,开展非遗传承师带徒培训,积极参与残疾人非遗传承事业。设立一批残疾人非遗工匠工作室,培养一批非遗扶贫带头人。四是大力扶持残疾人非遗产品的营销推广。支持有关部门、群众组织搭建平台进行资源整合,通过电商订单生产、以销定产等方式,帮助销售残疾人非遗传承培训基地的传统工艺产品,促进“非遗+创业+就业”。举办残疾人非遗人才交流、残疾人非遗产品市场营销、残疾人非遗就业创业成果展示等活动。将残疾人非遗基地产品的展示销售与各类相关博览会、展销会相结合,加大线下线上的宣传和营销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