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行头针一次20元,经过一次治疗孩子手脚已有反应,行头针10次后她的症状大有改观。你们看,小姑娘现在可以很顺畅地玩手机,走路也没啥问题了。”近日,记者随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加大中医药资源的发掘和保护”重点提案督办调研组来到山西省中医院调研时,该院脑病科焦氏“头针”传承人焦黎明主任一边指着一位穿着病号服玩手机的女孩,一边向调研组说道。
玩手机对多数人来说是家常便饭,但对这名叫小丽(化名)的女孩来说,却非常不容易。
原来,1个月前,小丽突发脑出血。在花费了3万多元的治疗费后,命保住了,但因脑出血引发的偏瘫症状并未得到较好的改善。后经多方打听,得知山西省中医院脑病科焦氏“头针”传承人焦黎明对治疗脑出血有自己独到之处,遂来她所在的医院治疗。现在治疗的成果已经很明显。
“虽然近年来民间中医的存在得到了承认,但像焦主任这样被大医院录用,并在公立医院体系内得到传承和发展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民间中医的生存空间还是遇到各种阻碍和挤压。”调研组成员之一——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食疗营养部主任王宜表示。
2020年,王宜的提案《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惠及大众》不仅被立案,在社会上也受到了广泛关注,全网点击量更是超过了1亿次。一些中医药传承人还主动联系王宜,希望项目能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对于历史悠久的中医药来说,民间中医人才的存续,是关乎中医药传承创新的根本问题。民间中医有很多传承下来的方剂和技术,但往往由于没有行医资格而无法施展,使得一些精诚技艺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加大中医药非遗传承人比例,许多民间中医都可以通过这一方法,使自己的方剂和技术能够得到法律的保护和大众的认可,从而继续传承下去。同时,进一步加大中医药非遗项目传承力度,促进中医药非遗项目得到均衡发展,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医药人的责任与担当。”这些年来,王宜一直在为中医药非遗传承鼓与呼。
“让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起来,让中医药走进更多人的生活,才能更好地发挥维护健康之效。”为此,王宜建议:
尽快开展中医药非遗项目专项调查工作。2005~2009年原文化部曾开展过全国首次非遗资源普查,登记近百万项。但其中,中医药相关项目数量、种类不明确,且项目地域分布、所属民族也不明确。如今距上次普查已十多年,有必要对中医药类项目做专项调查,把中医药非遗项目彻底搞清楚,进一步详细掌握非遗项目传承保护的实际情况,以利于进一步开展并加大传承和保护工作的力度。
加快推进活态传承,对2005~2009年普查中的中医药项目进行跟踪评估。进一步了解哪些项目经历十余年的传承保护得到了发展壮大;哪些项目还未得到传承保护,原因有哪些;面临失传的项目有哪些;已传承的项目,非遗技艺是否完全得到传承,是否有创新;传承人年龄结构如何等等。后续跟踪和工作落实,才能为传承、保护提供动态信息基础,为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提供依据,使促进中医药非遗项目传承保护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进一步加大对中医药非遗弱势项目的政策扶持和支持力度。目前一部分非遗项目因地域、政策等优势,已获国家政策有力支持,项目传承也取得了较好的效益,但仍需在加大运用创新技术促进保护发展上下功夫。而大部分规模较小,甚至面临失传的非遗项目,应该获得国家更多的政策、资金等各种形式的扶持,比如对民间中医药验方、秘方、技法等,建立合作开发和利益分析机制等。
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加强投入。中医药非遗传承和保护,还要切实解决好:明确传承人的体质、职责、权益等问题;所涉及的支持产权保护问题;如何更好地发展问题。
“加大中医药非遗保护传承发展力度刻不容缓,将更多优秀的中医药文化纳入国家非遗的保护名单,是保护其传承发展的有效手段,更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不二选择。”王宜最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