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氏点穴疗法”于2014年11月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陈荣钟被认定为该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点穴疗法是由武功点穴术演化而来的,鼻祖张三丰《明代·方伎传》《少林拳术秘诀》等史料均有记载。张三丰弟子众多,形成不同流派。“贾氏点穴疗法”是其中的重要流派,创始人贾立惠从原来点穴穴位40多个,发展到120多个,创人体16条刺激线,运用于临床疗效显著,著有点穴疗法专著。1988年,中央卫生部拨款成立了我国唯一一家点穴医院——崂山点穴康复医院,从此“贾氏点穴疗法”得到国家级认证,并开始在中医学界初露锋芒。
陈荣钟参加CCTV《国医奇术》录制
陈荣钟是在一次偶然的场合中,目睹了一位偏瘫患者经过贾立惠点穴治疗后,竟能够当场站立行走。他被这种治疗手法的效果深深震撼,随即便前往崂山拜贾立惠为师,专门学习点穴疗法。此后他将这种疗法运用到治疗实践当中,并创办了广东省第一个点穴治疗中心。
点穴疗法历史悠久,其理论、技艺在中国传统医学中独具一格,以指代针的点穴疗法是来自民间、源于实践,医者根据不同病种和病情,在患者体表适当的穴位或特定的刺激线上,用手进行点、按、拍、叩等不同手法的刺激,达到疏通经络的作用,促进体内的气血畅通,使已经发生障碍的功能得以恢复,对常见病,尤其对面瘫、中风偏瘫、脑瘫、颈椎病、腰腿痛等难治病症有独特疗效。《黄帝内经》中的“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便很好地说明了点穴疗法的机理。
“贾氏点穴疗法”将临床与科研相结合,归纳、总结点穴治病的实用性和科学性,丰富其治疗方法和推进理论研究的发展,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点穴疗法流派之一。
在点穴治疗方面,陈荣钟还谈起一个趣事,那就是用点穴治疗长期打嗝。他曾收治过一名39岁的女患者,她从2014年起经常无缘无故地打嗝,自己无法控制,也无法停止,对生活和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到处求医依然无果。“虽然不是大毛病,但也愁死人。”患者表示,在两年前曾患有胃病,经治疗后开始出现打嗝,并且逐渐加重,午饭后最为明显,嗝声停不下来。患者曾在其他医院就诊,并按照反流性胃炎的疗法治疗,但未见好转。
陈荣钟分析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患者长期脾胃不好,造成气血不足,症见面色萎黄,眩晕,血不养心则心悸失眠。由于肝木克脾土,肝气横逆犯胃则见呃逆,两胁胀痛。气机不畅,气滞血瘀,心情郁闷,月经有血块,舌淡,脉弦细均为肝气犯胃之症。于是陈荣钟给这位患者诊断为呃逆,也就是肝气犯胃,胃气上逆。之后,陈荣钟用升清降浊点穴法为其医治,经过两次治疗,患者的症状已经减轻了一半。之后用点穴治疗9次后,症状基本消失。
其实,陈荣钟为该患者施用的升清降浊点穴法治疗长期打嗝只是其医治各种病症的一个案例,这种手法还适用于内科、妇科和儿科等多种疾病,特别是在治疗咳嗽、哮喘、胃病、消化不良、便秘、月经不调等疾病上立竿见影,疗效显著。
陈荣钟说:“传统的点穴手法是给你按,‘按’最多给你10公斤或20公斤的力量,我们贾氏点穴疗法后来改为弹击,动力加速度,它的作用就强了,速度快、气感强,透筋达骨,所以疗效很好。我们敲打穴位,力道大,治疗一个病人需要经过上千次的击打,只有这样,才能从头到脚,打通病人身上的所有经络。”
陈荣钟与儿子陈耀龙、女儿陈淑慧合影
点穴疗法源远流长,起源于中华武功点穴术,有上千年历史。它不但需要医生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对医生的体力也有很高的要求。陈荣钟说:“点穴需要一定的传统医学、武术功底,操术者需要有强壮的体魄和持久的耐力,指力的形成非一日之功。我练习太极拳已有40年,太极是中华武术中的一个门派,点穴疗法是从武功点穴演化而来,两者异曲同工,都要练功,没有功力,怎么会有力气呢,所以太极拳也为我日后从事点穴疗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陈荣钟还谈道,“点穴治病是一种苦活、累活,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学。”他回忆起当年为了达到点穴所需的指力和功力,每天天蒙蒙亮就起床练功习武,十指练肿了就泡药酒后再练。为了准确点击穴道,感受点穴效应,他除了对着沙袋练,还要在自己身上试验。经测试,他重点时指力可达40公斤。
而目前他最大的担忧就是点穴疗法这项非遗传承后继乏人。他说:“对于非遗的传承我深有体会,我的老师贾立惠创办了我国唯一点穴康复医院,后因贾老辞逝而关闭,这是因为没有领军人才所致,我从中吸取了教训。”为了让“贾氏点穴疗法”薪火相传,陈教授将儿子陈耀龙和女儿陈淑慧都培养成了医学博士,如今他们都成了点穴疗法的传承人。此外,他还带了一批批研究生、学徒,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等中医药高等院校设立国家级非遗贾氏点穴疗法传承基地,力求尽最大努力做好传承工作。
陈荣钟与泰国第22任总理差瓦立合影
陈荣钟一生致力于将该疗法推向世界,先后多次公派或应邀赴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瑞士、德国等十多个国家,参加国际医学会议、讲学、义诊,为国争光。也曾为外国总理、联合国副秘书长等外国首脑治病,被誉为“中外友好的白衣使者”。陈荣钟的非遗传承之路,不仅凝固着中华民族精深博大的文化遗产,也承载着几代人的医者情怀。他说:“我身上的责任,除了我是一名医生以外,更多的是怎么样使我们的中医药非遗,既为我们国内患者服务的同时又服务于全世界的人民。”
撰稿:宋夏媛
编辑:查永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