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 网站首页
  • 相关机构
  • 政策法规
  • 新闻资讯
  • 项目名录
  • 项目聚焦
  • 风云人物
  • 会议展览
  • 人才培养
  • 影像展
  • 3D展厅
  • 中医药委员会
  • 应氏奇穴疗法:百年风华 迈向新征程

    发布时间: 2021-06-18 15:40 来源: 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近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创立于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的“应氏奇穴疗法”被列入传统医药类中医诊疗法项目。


    百年传承  创新发展针灸疗法

    据应氏中医第四代传承人应达时博士介绍,应氏家族从他的太爷爷一辈开始行医,清光绪年间古城临安肠胃病泛滥,弱冠之年的应家先辈应鸣庚探索用针灸和方药相结合的方式治疗肠胃病,二十多岁就享誉江南,应氏家族悬壶济世的中医生涯也由此开始。

    在吉林省长春市一幢现代风格的临街门市,“应氏中医”这块匾额虽然经过岁月的洗礼略显斑驳,但仍掩盖不了那苍劲有力的字迹。应达时的父亲应伟昌,作为应氏中医的第三代传承人,在过去交通不便的年代,行医足迹北至黑龙江、内蒙古,西到四川成都,南达海南省,一生致力针灸疗法的研究和改良,将“应氏奇穴疗法”传播到了大江南北。


    应氏奇穴疗法:百年风华 迈向新征程(图1)

    “应氏奇穴疗法”传承人应达时


    “应氏奇穴疗法”是在针灸经络理论的指导下,将可吸收线体植入穴位,药线埋入相应穴位区域,药线在一段时间内对穴位进行缓慢、柔和、持续的刺激,对患者产生“长效针感效应”,长时间发挥疏通经络气血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具有“深纳而久留之,以治顽疾”的效果。据了解,该疗法15-30天治疗一次,就诊次数少且疗效颇佳,得到了很多患者的好评。


    不懈努力  终获骄人成就

    应达时从小就展示出了很高的读书天分,虽然出身中医世家,家学渊源,但他的中医之路,却不是简简单单的随分从时。应达时走上学医之路,是从父亲60岁时和他进行的一次关于家族发展传承的深入谈话开始的,那一次的谈话后他决定继承祖业,从医学专科一直读到医学博士,现在是主任医师、省级突出贡献专家,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中药学院教授。同为应氏中医第四代传承人的应杰和应巧儿也一直从事着肠胃病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继承和发扬了“应氏奇穴疗法”,治愈了众多溃疡性结肠炎、萎缩性胃炎等患者,目前在杭州泰仁堂、前进门诊部常年传承非遗技艺。他们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并出版专著《应氏奇穴疗法治疗脾胃病》,中医国粹在应家一代又一代的不懈传承中愈发璀璨。


     应氏奇穴疗法:百年风华 迈向新征程(图2)

    应达时在长春双阳义诊


    应达时说:“很多人不了解应氏奇穴疗法,以为是手术,其实此疗法是时间中医学和应家多年的实践经验融汇而成的一项独特疗法,对溃疡性结肠炎、萎缩性胃炎等病症,具有明显的优势。”


    弘扬中医文化  造福民众健康

    应达时从医20多年,他并不满足只坐诊一方医馆药庐,守着家族医方传承秘而不宣。应达时开始探索中医门诊连锁经营,目前已在全国多个城市设立了应氏中医门诊或定点医院。应达时的理想和抱负,不仅仅是做一个中医师,而是如何在这个中医发展最好的时代,把中医发扬光大,造福更多患者。他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医连锁不像是餐厅连锁,一种疾病在南北方可能病因、症候不同,用药也不同,所以中医和西医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标准化’的问题。以‘连锁’方式推广中医的过程中,应氏中医团队长年致力于胃肠病的研究和临床实践,编制行医用药指南,详细总结各种病因、各种症候的不同用药、治疗方法,研究开发中医专家系统软件,尽可能为中医连锁之路打牢基础。”

    2015年“应氏奇穴疗法”入选长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16年入选吉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到如今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不仅是对该项技术的认可,也是对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疗效的肯定。100多年的努力和传承,令“应氏奇穴疗法”熠熠生辉。应达时表示:“‘应氏奇穴疗法’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不只是一项荣誉,更是一份责任,激励着自己不忘初心、矢志前行,我们将进一步把‘应氏奇穴疗法’发扬光大,为传承和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作出自己的贡献。”


    撰稿:宋夏媛

    编辑:查永婷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
    联系电话:010-57121216
    京ICP备202100489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1513号
  • 微信公众号

  • 视频号

  •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