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中医药文化根脉,共话中医药传承创新……在近日举行的海峡两岸青年新媒体中医药论坛上,如何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医药成为大家关心的话题。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不断增进人民健康福祉的重要着力点、切入点和关键点。笔者认为,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须坚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坚持历史主动,增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文化自信。中华民族在一次次战乱、天灾、瘟疫中转危为安,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一根针、一把草”护佑了亿万群众的生命健康。如今,中医药特色优势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发展生机勃勃。时下流行的“花式养生法”,如草药包泡脚祛湿驱寒、喝中药奶茶提升气色、练八段锦提高免疫力等,进一步阐释了健康养生文化的理念,是健康养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是中医药“治未病”的进一步落实,更是中医药成为群众促进健康的文化自觉和彰显中医药文化自信的生动诠释。
坚持中国特色,弘扬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独特优势。发挥中医药原创优势,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研发生产更多适合中国人身体素质特点的“中国药”,是新时代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使命担当。中医基本理论包含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辨证论治、调和致中等观念,与中国人体质特点、生活习惯、文化观念融为一体。发挥中医药原创优势是对正确处理传承与创新二者辩证关系的有力回应,“中国药”是发挥中医药原创优势的生动实践。
坚持科技引领,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注入全新动能。“中医药现代化、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与新质生产力是有机统一的。新质生产力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指明方向、提供动力,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新动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试验田。要紧紧抓住国家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契机,坚持“中医思维﹢现代科技﹢转化应用”,加快推进中医药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加快推进中医药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一体化,积极培育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的新业态、新动能,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核心,持续厚植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成色。
坚持统筹兼顾,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践方略。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和综合战略,一定要扎根历史,立足实际,加快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实践方略。健全中医药传承创新体系,逐步完善政策机制,提升中医药参与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一要建立健全中医药法律法规。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大大夯实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法治基础。未来,还要加大保护中医药知识产权力度,加强中医药规范管理,制定实施中医药临床和研发标准等。
二要深化研究中医药典籍文化,让“宝库”精髓绽放文化光彩。加强和推进中医药古籍文献调查、保护和研究工作。着力以数字化、影像化记录中医药典籍文化精髓,建立国家中医药古籍和传统知识数字图书馆。广泛收集筛选民间中医药验方、秘方和技法,加强对老中医学术经验、老药工传统技艺等的活态传承,推进中医药学术传承工作试点。
三要加快培养中医药人才队伍,让“专才”为“瑰宝”代代相传凝聚能量。中医药传承与发展关键在于人才,持续推进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发展壮大中医药高层次领军人才。发展壮大中医药高等教育,完善高校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健全中医药人才评价机制,注重培养和挖掘实践经验丰富的中医药工作人才。
四要加强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让“中国声音”传播“中国故事”。中医药不仅惠及中国人民,也惠及世界人民。加强中医药开放发展,将中医药纳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重要内容,推动中医中药国际标准制定,推动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大力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鼓励社会力量建设一批高质量中医药海外中心、国际合作基地和服务出口基地,传播中医药故事。
作者:方黎、储著源,安徽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