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 网站首页
  • 相关机构
  • 政策法规
  • 新闻资讯
  • 项目名录
  • 项目聚焦
  • 风云人物
  • 会议展览
  • 人才培养
  • 影像展
  • 3D展厅
  • 中医药委员会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县域医共体建设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发布时间: 2024-01-12 17:04 来源: 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县域医共体建设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图1)

    国家卫生健康委就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举行发布会

    1月12日下午,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

    总台中国之声记者:

    我们知道《指导意见》对于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中,中医药工作作了强调部署,请问未来如何在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中发挥中医药的作用?谢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县域医共体建设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图2)

    国家中医药局医政司副司长邢超回答记者提问

    国家中医药局医政司副司长邢超:

    自2019年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国家中医药局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共同推动各地积极探索实践,在县域医共体建设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升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促进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现在,在基层我们看到很多群众都喜欢看中医、用中药,我们将继续从满足群众需求出发,重点推进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推进县级中医医院合理组建县域医共体。发挥好县域医共体建设推进机制的作用,坚持中西医并重,积极协调和推动县域医共体建设有关中医药工作。鼓励县级中医医院牵头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推动服务能力共提、人才梯队共建、健康服务共管和优质服务共享。

    二是促进县级中医医院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县级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突出中医特色专科优势,提升服务能力和管理效能。推动中医药优质资源下沉、共享,深化三级中医医院对口帮扶,加强县级中医医院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培训指导,发挥好县级中医医院在县域中医医疗、预防保健、特色康复、人才培养、适宜技术推广和中医药健康宣教中的龙头作用。

    三是加强县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药工作。持续强化这些医院的中医临床科室和中药房建设,完善中医药服务功能,扩大中西医结合服务供给,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和中西医结合诊疗水平。

    四是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全面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中医馆建设和中医医师配备,指导并推动各地开展中医馆服务能力提升。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中医阁建设。加大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力度,发展基层中医治未病服务和康复服务,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的预防、治疗和康复作用。

    南方都市报记者:

    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受到欢迎,县域医共体建设中如何加强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谢谢。

    国家中医药局医政司副司长邢超:

    我们把推广应用好中医药适宜技术作为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推动各地加强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能力建设,截至目前,共建有省级推广基地32个,县级基地1828个,并依托基地加强培训指导,有力地推动了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的使用。

    在县域医共体建设中,我们将继续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特色优势,积极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

    一是加强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整理筛选。从安全性、有效性、规范性、经济性和推广性出发,在全国范围内遴选适合基层使用的中医药适宜技术,组织编写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指导手册。

    二是加强县域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平台建设。深入开展县级中医医院“两专科一中心”项目建设,就是指每个县级中医院建设两个中医特色优势专科和一个县域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持续依托县级中医院建立县域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平台,形成了覆盖县、乡、村的推广网络,指导、规范和优化县域医共体中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服务提供。

    三是加大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力度。通过省级为县级培训师资,县级基地规范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并且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培训,力争到2025年,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能够规范开展10项以上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站,80%的村卫生室能够规范开展6项以上的中医药适宜技术。

    此外,我们还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基层中医药服务的政策支持,鼓励各地将疗效确切、体现中医药特色优势的中医药适宜技术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
    联系电话:010-57121216
    京ICP备202100489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1513号
  • 微信公众号

  • 视频号

  •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