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 网站首页
  • 相关机构
  • 政策法规
  • 新闻资讯
  • 项目名录
  • 项目聚焦
  • 风云人物
  • 会议展览
  • 人才培养
  • 影像展
  • 3D展厅
  • 中医药委员会
  • 韩洁:文化传承视角下非遗旅游资源的数字化保护

    发布时间: 2024-06-27 15:14 来源: 中国旅游报

    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它不仅是旅游领域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而且充实和提升了旅游资源的文化深度。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以下简称“非遗旅游资源”)作为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与传承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非遗旅游资源的数字化保护,不仅关乎文化遗产的存续,更是文化自信与文化创新的体现。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技术为非遗旅游资源的记录、传播和教育提供了全新的平台和手段。因此,本文从文化传承的视角出发,探讨非遗旅游资源数字化保护的现状及其意义,并探讨通过多种手段实现非遗旅游资源的数字化保护和广泛传播,对于加强人们对非遗的全面认知与了解,为世界文化多样性增添中国色彩具有重要意义。

    非遗旅游资源的数字化保护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非遗旅游资源的数字化保护已成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途径,且技术的发展为非遗旅游资源的保存、传播和利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在数字化保护技术方面,高分辨率扫描、三维激光扫描、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的应用,使非遗旅游资源的数字化采集和展示更加精准和生动。例如,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可以对传统建筑、雕塑等进行精确的三维建模,为后续的数字化展示和保护提供基础数据。而虚拟现实技术则可以构建沉浸式的体验环境,让公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其魅力。此外,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为非遗旅游资源的存储、管理和分析提供了有力支持。非遗旅游资源数据库的建立,实现了对非遗旅游资源的系统化管理。同时,大数据分析技术的使用对其传播效果、受众偏好等进行了深入分析,推动了非遗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们对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承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非遗旅游资源的数字化保护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非遗旅游资源的数字化保护工作,为其传承和发展提供了保障。在当前的数字化保护实践中,一些地区的非遗旅游资源保护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苏州、成都等地通过数字化手段,推动了非遗旅游资源的传承。

    然而,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在非遗旅游资源的数字化保护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方面,技术应用的普及程度不够广泛,部分地区与机构在技术应用上存在一定局限性。另一方面,非遗旅游资源数字化保护的投入成本相对较高,部分地区与机构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这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加大对非遗旅游资源数字化保护的投入和支持。

    非遗旅游资源的数字化保护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和非遗传承人及非遗旅游目的地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非遗旅游资源提供数字化保护,从而为非遗旅游资源的文化传承和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让非遗旅游资源在数字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非遗旅游资源数字化保护的意义

    非遗旅游资源的数字化保护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一次现代转译,更是对文化传承方式的一次创新。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非遗旅游资源的数字化保护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它不仅提升了非遗旅游资源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还促进了非遗旅游资源的传承与发展。非遗旅游资源数字化保护的意义可以具体归纳为三个方面。

    首先,数字化保护为非遗旅游资源的传承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和渠道。传统的传承方式往往依赖于口耳相传和师徒制,这种传承方式在现代社会面临着诸多限制,如传承人老龄化、传承方式单一等问题。而数字化保护可以将非遗旅游资源转化为数字形态,使其传播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们可以更方便地通过网络接触到非遗旅游资源,极大拓宽了非遗旅游资源的传播范围。其次,数字化保护为非遗旅游资源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利用数字技术,非遗旅游资源可以更加生动、直观的形式呈现在公众面前,不仅增强了非遗旅游资源的吸引力,也激发了公众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有利于非遗旅游资源的创新发展。

    最后,数字化保护还有助于提升非遗旅游资源的社会认知度。在数字化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前所未有,非遗旅游资源通过数字化保护,可以迅速传播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让更多的人了解到非遗旅游资源的存在和价值。同时,数字化保护还有助于提升非遗旅游资源的影响力,其数字化展示和传播,可以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让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都能够感受到非遗旅游资源的魅力。这种跨文化交流不仅有助于提升非遗旅游的国际影响力,也为推动文化多样性和文明对话提供了重要途径。

    非遗旅游资源的数字化保护策略

    非遗旅游资源的数字化保护是一个多维度、跨学科的领域,不仅要有先进的技术支撑,还要深刻理解非遗旅游资源的文化价值和内涵。非遗旅游资源的数字化保护,要加强技术与文化的融合。这意味着在数字化过程中,不能仅仅停留在复制非遗旅游资源的外在形式上,更要深入挖掘其内在的文化意义,利用数字技术展现非遗旅游资源的深层文化内涵。例如,通过交互式的设计,让用户在体验非遗旅游资源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其背后的历史、传统和故事,从而实现技术与文化的有机结合。

    培养多元化的保护主体是确保非遗旅游资源数字化保护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包括政府机构、学术界、企业、非政府组织及广大的社区和公众。每个主体都有其独特的角色和优势,通过合作和共享资源,可以形成一个强大的保护网络。例如,政府可以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学术界可以提供研究和专业知识,企业可以提供技术和市场渠道,非政府组织和社区可以提供本地的实践经验。

    最后,社交媒体与网络平台的传播策略是非遗旅游资源数字化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社交媒体的广泛覆盖和强交互性,非遗旅游资源的相关视频、故事和体验可以通过微博、短视频平台等快速传播,吸引公众的关注和参与。网络平台则提供了展示、教育和电商等多种功能,不仅能够展示非遗旅游资源的魅力,还能通过在线教育课程、非遗旅游产品销售等,实现非遗旅游资源的活化利用和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

    综上所述,非遗旅游资源的数字化保护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创新,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非遗旅游资源数字化保护现状与意义的深入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和建议。未来,非遗旅游资源的数字化保护将继续在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增强民众文化自信、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保护和传承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贡献力量。

    作者:韩洁,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本文系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数字化时代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非遗“双创”教学资源建设研究》2023JSJG631;江苏省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带头人高端研修项目2023TDFX008;江苏省第六期“333工程”培养对象研究成果(项目号:500RC33322004)。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
    联系电话:010-68868488
    京ICP备202100489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1513号
  • 微信公众号

  • 视频号

  •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