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 网站首页
  • 相关机构
  • 政策法规
  • 新闻资讯
  • 项目名录
  • 项目聚焦
  • 风云人物
  • 会议展览
  • 人才培养
  • 影像展
  • 3D展厅
  • 中医药委员会
  • 切实把中医药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发布时间: 2024-06-13 16:25 来源: 人民政协报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贺信中强调,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希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增强民族自信,勇攀医学高峰,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

    如何推动我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让中华瑰宝为呵护人类健康再放异彩?我们不妨从各地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的履职实践中找找答案。

    甘肃省政协助推中医药事业产业融合发展——

    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 让好资源做出大产业

    甘肃省是中药资源大省,素有“千年药乡”和“天然药库”的美誉。近年来,甘肃省加快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推进全省中医药事业产业融合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总体仍处于“大资源小产业”的初级阶段。

    2023年以来,省政协发挥优势,通过开展协商座谈建言献策、外出考察招商引资等方式,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甘肃由中医药资源大省向中医药强省转变。

    要依托种植资源大省,强化源头管理,解决中药饮片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重产量、轻质量问题;要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要求,以研发为牵引,培育“全产业链技术制高点”……不久前,一场以“加快培育医药龙头企业”为主题的协商座谈会在省政协召开,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企业家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把脉问诊。

    本土药企市场意识不强,营销能力不足;创新能力不强,研发能力较弱;经营管理体制落后,发展机制不灵活;未形成集聚效应,缺乏一批“能闯敢干、做精主业”的企业家;政策支持精准度不够,持续性较差……

    省政协经济委副主任王忠习结合调研建议,要紧盯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对标对表国内中医药产业大省的发展路径,既要通过培栽“梧桐树”把国内中医药产业的“凤凰”引进来,更要立足实际把本土中医药产业的“小麻雀”变成“金凤凰”。

    兰州大学药学院教授胡芳弟呼吁,对甘肃具备超百亿产业规模发展潜力的“党参、当归、黄芪、甘草、金银花”等10个中药材单品从“种质资源、育种(苗)、种植、产地初加工、饮片生产、药品创制、大健康产品开发、中医药康养旅游”等全产业链各环节布局,细分培育龙头企业,最终带动整个产业改造升级。

    现场发言的委员和专家直面问题、提出建议,在场的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详细记录、积极回应。会后,省政协将会议成果以建议案的形式报送省委、省政府供决策参考。

    在建言献策的同时,省政协还积极“走出去,引进来”,借助各种平台和机会宣传推介甘肃中医药。

    2023年10月,省政协主席庄国泰带队赴香港开展招商考察,组织召开陇港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合作发展座谈会,陇港中医药产业合作达成了一系列合作共识。

    在省政协牵线搭桥下,将在甘肃建立陇港澳中医药产业园区和道地中药材供港基地,在香港建立甘肃中医药研发中心、陇港澳中医药产业发展基金、打造甘肃中医药国际贸易平台,力争在中医药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与香港开展深度合作,推动发展中医药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积极探索“基地在甘肃、加工在当地、研发在港澳、市场在海外”的全产业链合作模式。

    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一枚银针联通中西、一缕药香跨越古今……甘肃是全国重要的药源基地和中药原料生产供应保障基地。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省政协将围绕这项工作持续建真言、献良策、谋实招。(通讯员 王钊)

    河北省政协建言中医药定量化研究——

    药效好不好,数据说了算

    “我们持续开展循证医学研究40多项,用科学的证据和数据来验证企业产品的确切疗效和安全性。”近日,在河北省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组织召开的专家协商会上,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相君结合企业实际,说明推进中医药定量化研究,必须向“新”而行,让传统中医药插上科技创新的“翅膀”。

    与吴相君一样,与会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企业代表与有关部门同志互动交流,共同为中医药大省如何在定量化研究上实现突破、进而促进全省中医药产业传承创新发展把脉寻方。

    省政协委员、河北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李玮说,国家出台了多项支持、鼓励、规范中医药行业的政策,而推动中医药产业传承创新发展,需要突破中药有效成分无法定量、有效成分不清楚、没有标准品(对照品)等瓶颈。“定量化研究对中医药质量提升和药效把控具有深远影响。”李玮认为。

    “河北推动中医药定量化研究,已产出一批阶段性研究成果。”省科技厅副厅长高建锋介绍,在已开展的研究中,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病证诊断数字化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防治方药药效物质基础及机制研究、中药材品质优化和炮制煎熬萃取及新药开发研究等均取得一定成效。

    药效是中医药定量化研究的重要方面,药材品质是至关重要因素。省政协常委、省科协党组书记王海龙说,要加强种子种苗管控,加快冀产道地药材种质资源保存、评价和利用,建立种质基因发掘与创新技术体系,解决品种混杂和良种化程度低的问题。同时,要制定种子种苗质量标准,建立中药材现代种子种苗产业园,加大科技攻关和良种推广力度。

    “通过创建中药材示范园、打造现代园区、培育产业大县等,推进全省中药材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孙晨光说,河北农业部门在全国率先成立省级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并研究开发省级中药材质量追溯平台。在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方面,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王金龙介绍,河北相关部门联合出台推进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意见等制度文件,推进中药材种植提质增效。

    定量化研究对界定中医药效果有重要意义,对中医药产业传承创新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余海洋说,定量化是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的重要内涵,一个好的产品离不开定量化、标准化。他建议,更好发挥河北中医药传统优势,围绕中医药产业发展,加强定量化研究,提高中医药质量,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公司在植物提取物按含量管控方面具有技术优势。”晨光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药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吴迪说,围绕中医药定量化研究,他们公司将验证从药材到中成药质量传递过程,完善药材与相关成药质量标准,并关注中药材综合利用,对中药材提取后的残渣进行精准分析鉴定,为创新中药研发和中成药二次开发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定量化研究可为中医药“药效和药理”判定提供数据支撑。大家结合实际分析问题,为加强中医药定量化研究积极建言,进一步凝聚起建立客观、科学的中医药疗效评价体系,推动中医药产业传承创新发展的共识。(记者 高新国)

    山西省各级政协委员建言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定标育人走向世界

    山西中药材资源得天独厚,素有“北药”之称,是全国中药材传统主产地之一。大同、长治、运城等地依托中药材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如今已发展成为当地主导产业之一。

    中医药产业如何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近期,山西省政协委员郝旭亮、杨履世及太原、吕梁多地政协委员聚焦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交相关提案或者通过社情民意信息献良策、谋实招。

    “传统医药巨大医疗价值和市场潜力日益显现,中医概念、推拿按摩、针灸艾灸等传统疗法,越来越受世界各地青睐。”郝旭亮认为,同时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方向存在分歧、相关制度标准有待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需进一步优化,这些问题影响了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步伐。

    郝旭亮建议,在推动中医国际标准建立的过渡期内,将“传承”和“创新”放在同等地位,厘清分歧、凝聚力量,加快推动中国国家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提升我国传统中医的认可度,为中医药产业发展铺路。有关部门在大力推动技术革新、产业规范过程中,要更加注重中医传统理论、理念和技艺的传承,持续稳定和扩大本土这个最大中医药市场,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杨履世认为,我国大多数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将中医学和中药学进行分离,有的中药学是选修,有的院校将中药学纳入制药范畴,很多中医药专业毕业生能看病却认不得药、会制药却不熟悉医理,一方面加剧了中医与中药行业的隔阂,另一方面人才价值与实际运用脱轨,很多中医药毕业生难以就业而转行,实际增加了用人单位培养成本和产业发展用人难度。

    “传统中医药技艺传承实行的是师承教育,要让师承教育这一独具特色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方式继续发挥作用,支持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的中医医师、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在执业、业务活动中带徒授业、传授技艺。”杨履世建议,推广漳州等地老药工工作室建设经验,畅通口口相传、世世代代师徒传承有效渠道,保护与传承濒危的特色中药炮制与制剂技术,让老手艺重获新生。

    太原市政协委员吴健宏认为,要从中医药人才职称晋升、福利待遇、执业待遇等方面出台相应政策,优化中医药医疗服务价格,提高中医药人员的技术劳动收入,鼓励名老中医师退休后到中医馆发挥余热行医带徒,为中医馆培养输送中医人才。

    基层中医馆是基层中医服务的重要载体。“当前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中医馆建设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要加大对中医馆建设的扶持力度。”吕梁孝义市政协委员、市中医院院长武世岭建议,鼓励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开办连锁中医馆,允许同一字号的中医馆开办连锁分支医馆,并加大对中医馆的技术指导和资金支持,挖掘和传承民间偏方、验方和传统诊疗项目。(记者 王泳)

    福建省政协助力探索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方便看中医 放心吃中药 看上好中医

    田间地头的积雪草,草药摊上的牛奶根,甚至筒骨汤里的三叶青根块……身处福建,你会真切感受到:老祖宗传承下来的健康智慧中医中药就在八闽群众身边。

    “解常见病,也救疑难重症!”在中医岗位上,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政协副主席阮诗玮已经工作了40余年。

    重点提案督办调研、界别协商座谈会、对口协商座谈会……近年来,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福建省政协聚焦“提升全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福建省优质中药品牌保护利用和发展”“强化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福九味’文化品牌,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等主题,一次次组织调研,一次次进行协商,从深入九市一区到征求“百名院长、千名医生、万名患者”的“百千万”问卷调查,阮诗玮大部分都参与其中。

    “当前,要创新中医药发展模式,仍需进一步从提升中医药临床和科研能力、改革完善中医药法律法规、培养中医药人才、体现中医药服务价值、增强基层中医药服务力量这五个方面持续发力。”阮诗玮说。

    作为闽医24流派之一福建闽山中医肾病学术流派创始人,阮诗玮提出很多和创新中医药发展相关的提案。在他看来,创新推进中西医的高层次结合已成为目前持续深化医改的特色所在。他建议,要进一步加强中西医结合理论研究,具体到每个疾病或者每个具体的临床问题的解决,真正破解中医和西医的教材不互通、“两张皮”的问题。同时,用大数据说明中医疗效问题,逐步建立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努力培养中医药传承创新领军人才,进而促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福州市98%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超80%乡镇卫生院能够提供6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三明市对中药饮片和37种中医非药物疗法实行门诊医保零起付、报销80%的政策……时下,福建全省中医药以其“简、便、验、廉”的优势,为保障基层群众的健康发挥了独特作用。

    如何让中医药创新发展更好造福人类?省政协委员张森华提出,要充分发挥福建“侨”的优势,加入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海外发展联盟,支持闽粤港澳中医药院校、科研院所和优秀中医药企业携手合作,在东南亚国家、葡语系国家建设中医药海外中心和中医药产业园,并用好澳门中药产品海外注册服务平台,积极参与澳门“以医带药”国际合作项目,面向国际消费者推出中医药健康旅游路线和健康养老服务产品。

    卢健、陈刚、赵广愚等省政协委员呼吁,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创新推动中西医协同规范诊疗和防治机制下沉基层,加快实现县域中药饮片服务同质化、广覆盖,破解更多创新中医药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更好发挥中医药特色和比较优势,推动福建省中医药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省政协主席滕佳材表示,要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加强中药种植等全链条质量监管,让中医药服务离群众再近些,让群众“方便看中医、放心吃中药、看上好中医”。(记者 王惠兵)

    济南市政协助力中医药振兴发展——

    扁鹊故里今何在,医药健养发新枝

    5月7日,在济南市长清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重点项目鲁澳大健康科技园,首批15栋产业用房正式封顶,这家由济南市、山东中医药大学、澳门科技大学三方联手打造的聚焦中医药、大健康、人工智能三大产业,集“科研成果转化、科创企业孵化、科技创新催化”功能为一体,承接鲁澳中医药产业研究院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园区,将为济南市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提供空间保障。

    济南是名医扁鹊故里,也是道地药材产地,与中医药的传承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如何利用好得天独厚的中医药资源,促进“医药融通”,打造好“康养济南”“健康济南”,济南不停在探索中前进。这背后,济南市政协一直在助推发展的路上。

    今年初召开的市政协全会期间,市政协委员、济南护理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周敬等人建议,中医药事业发展要坚持走守正创新的道路,加大医、药主管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推动中医学与中药学从业人员之间的联合培养与相互培训,促进“医药融通”,要鼓励医疗机构开展中药临床炮制,满足中医用药需求。委员们还提出,应依据从业人员不断提高自身技能的需要,设置不同级别职业证书,实现中医药从业人员真正“持证上岗”。

    早在2021年,济南市中医药管理局就已经组织评选出丹参、玫瑰花等为济南十大道地药材,以及艾叶等十大特色药材。

    今年1月3日,山东九部门发文推广“鲁十味”品牌,提出以中药材资源为产业发展核心,推动山东省医养健康产业进一步落实,推动山东省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健康发展。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将全力深化健康山东建设,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至此,山东省发挥道地药材资源优势、依托更加健全的医疗健康产业体系,助力地方中医药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

    为推动中医药产业传承创新发展,擦亮扁鹊故里金字“招牌”,济南市政协还曾联合农工党山东省委会、农工党济南市委会开展以“唱响扁鹊故里 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为题的第23专题“商量”,围绕守正创新发展中医药、扁鹊文化精髓及中医药人才培养等提出意见建议。

    去年,济南市政协还组织了一场聚焦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发展的调研座谈会。像这样的座谈会,市政协调研过程中召开了10余次,150余位委员、专家、企业界代表参加。会上,市政协委员、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院长容蓉提出,济南要加大中药功能性食品、保健品和化妆品研发支持力度,积极推广“智慧中药房”服务模式,打造中医药特色“医、药、健、养”产业链。(记者 张文敬 雷蕾)

    陕西省政协调研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练内力引外力,让秦药卖得快价值高

    陕西因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孕育了丰富的中药资源,是我国最大的中药材产地之一,素有“秦地无闲草,自古多名医”的美誉。

    如何进一步推动陕西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全省中医药发展提质增效?4月至5月间,省政协医药卫生体育委员会组织委员和专家,围绕“中药产业体系建设与高质量发展”议题先后在汉中、咸阳等地开展调研。

    调研中委员们了解到,近年来,汉中立足“秦巴药库”资源禀赋,按照“扩规模、提质量、增效益、促增收”总体思路,持续加快中药材全产业链建设,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扎实推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经营主体示范带动作用不强、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不足等问题仍是制约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症结所在。

    当了解到略阳县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天麻产业,大力扶持和培育龙头企业,已初步形成镇有基地、县有龙头,种植、加工等一体化的产业链发展格局时,省政协医药卫生体育委员会副主任邢可利深有感触地说,“培育龙头企业是中药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他建议,政府相关部门结合区域实际情况,科学规划产业发展,进一步完善政策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龙头引领作用,着重培育、扶持一批基础好、潜力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同时做好强链、补链、延链工作。

    当前,陕西正加快推进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孵化,依托“秦创原”,推进科研机构与生产企业合作;设立陕西省中医药传承创新暨“秦药”开发重点科学研究项目,加快以“秦药”为主的新药和大品种中成药创新研究。“还要在科技创新上努力追赶超越。”省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今正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闫伟提出,应积极整合科研院所、高校等资源,加强科研合作,充分利用科技赋能,加快提升种植技术、栽培技术、虫草害绿色防控减药增效技术和产品加工技术,培育和研发优质中药品种,切实提升中药材的品质和产量,让中药材和中药产品卖得快、价值高。

    陕西出产的“宝鸡柴胡”“太白贝母”“汉中元胡”等优质中药材品种,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树立了“秦药”良好的品牌形象。省政协委员、陕西省中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马战平表示,应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加快打造品牌效应。同时,开发天麻锅巴、中药饮片、养生药膳等,提高中药产品附加值,带动相关产业链共同发展,让中药材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和农民致富的好产业。

    “科技创新是中药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力,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驱动力。”省政协委员、陕西汉王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冯振斌说,应坚持培育与引进并重,采用认真“练内力”和科学“引外力”的方式,加强内部人员技能培训,持续完善高技能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提高人才队伍综合素质。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才引用机制,做好人才保障等工作,让人才留得住,为中药产业发展提供动力。(记者 路强 通讯员 殷博华)

    广东省政协助力中医药强省建设——

    跑好中医药传承“接力赛”

    在广东,群众信中医药、爱中医药、用中医药,中医药早已融入广东人的日常生活。然而,即便是在中医药氛围如此浓厚的地方,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也并非一帆风顺。

    早在2006年,广东就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中医药强省,推出一系列重磅举措,中医药事业迸发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为助力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近年来,广东省政协积极发挥平台作用和委员优势,从顶层设计、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等多个角度建言献策,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例如,2021年,省政协开展了“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方面的作用”专题调研,强调了中医药的重要作用。2023年,省政协又围绕“提升岭南道地药材和名优中成药大品种质量与市场竞争力”开展界别协商,通过医卫界委员代表与多个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的深入互动协商,达成了保护岭南道地药材的共识。

    随着调研协商的深入,人们进一步加深了对于中医药产业竞争力的思考。“现在医保目录内能看到的、能用的中成药制剂实在太少了。”省政协委员、南部战区空军医院干部病房专业技术上校主治医师罗晓星认为,医保目录中的中成药制剂种类较少,一定程度限制了临床医生的用药范围,影响了医生的用药习惯。罗晓星建议,要让更多更好的中成药制剂进入医保目录,让更多医生知道本省老字号中成药的效果和优势,共同推进本省优质中成药在临床上的使用,让更多患者受益。

    今年,省政协科教卫体委组织调研组,围绕中医药“一法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广东省中医药条例》《广东省岭南中药材保护条例》)实施情况进行民主监督,重点围绕广东省贯彻落实“一法两条例”的总体情况、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情况、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情况等方面开展调研。

    一路走来,调研组发现,要实现中西医协同发展,首先要改变“中医西管”的局面。目前,一些地方中医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基层服务能力相对薄弱;还有一些部门简单套用西医药标准评价中医药,中医机构发展缓慢;中医标准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中药研发的循证工作滞后……这些现象皆因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不健全所致。

    为此,调研组建议,持续完善中医药管理、中医药人才激励评聘、药品审评审批、中医特色医保支付体系等制度机制,还要健全多部门协同创新体制和机制,完善中医药科研矩阵,推动南药实验室建设,实施中医药循证能力提升项目,打造“医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中医药传承创新高地,等等。

    “中西医结合不是为了结合而结合,中西医结合也绝不是简单混搭,而是需要高层次的有机、有序结合。”省政协科教卫体委副主任,南方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黎孟枫建议,从“教、医、研”三个方面促进中西医结合,并发挥法律法规“玉律经方”的作用,在有关法律条文中增加相关条款内容,从而促进我国中医药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中医药是一个复杂科学体系,更加需要集成应用多学科的先进技术与方法开展融合创新研究,更加需要以中医药为主体的多学科结合创新型人才队伍,更加需要国际合作,让世界学者和医药学界亲身感受中医药的博大精深与科学内涵。”省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刘良认为,要发挥多元深度分析与时空组学技术、多元质谱小分子化学分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医药防病治病原理解读、新药研制与生产、药材种植科学监测与质量评价等领域的作用,实现中医药临床诊疗、创新科技与产业的划时代变革与进步。

    “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是一场接力赛,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省政协副主席王学成表示,省政协要继续发挥智力密集优势,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为全面推进新一轮中医药强省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推动广东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贡献力量。(记者 林仪 揭春雁)

    海南省政协助力中医药服务贸易——

    当好中医药走向世界的“窗口”

    近日,2024年海南省中医药管理人员培训班暨全省中医药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明确,海南省将锚定“将海南打造成中医药走向世界的窗口”目标,加快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任务实施,让全省中医药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海南是热带“天然药库”。全岛现有高等植物4200多种,可入药的植物达2000多种,占全国的40%,发展中医药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海南省政府把中医药服务贸易列为全省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工作八个领域之一。

    2017年4月12日,海南省政府印发的《海南省贯彻〈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实施方案》提出,到2030年,将海南打造为全国综合实力强、国际影响力突出的中医药服务贸易重点区域,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战略服务。2022年1月,《海南省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实现中医药服务贸易、中医药健康产业与对外交流合作协同并进的国际化新格局,将海南打造为中医药走出去的“窗口”。

    海南中医药走向世界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发力?自省政协七届一次会议以来,各民主党派、政协委员持续提交提案,围绕中医药产业的人才培养、学科设置、传承保护、服务保障等方面建言献策,共同为海南中医药走向世界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省政协七届一次会议期间,王家辉、杨俊、黄元华等委员经过广泛调研,联名提交提案,提出加大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力度,为中医养生保健、疾病治疗、康复调养提供方案和技术支持等建议。省卫生健康委表示,将建设海南中医药健康旅游国际示范区,探索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模式。推动海南中医药服务贸易深化试点工作、中医药养生保健、医药健康养老服务等方面的发展。

    在今年海南省两会期间,民盟海南省委会呼吁,积极利用现有有利政策,扩大对外交流合作,推动海南形成全球康养医疗旅游目的地,推动中医药和民族医药走向世界。呼声得到了省卫生健康委、省教育厅、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等8个相关部门的回应,表示将把医疗健康旅游推广列入营销重点工作,全新推出“健康岛、欢乐城”的品牌形象,乐城先行区将依托园区聚集的医疗资源,开展各地中医药和蒙、苗、壮等民族医药研究,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将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试验区打造成全球康养医疗旅游目的地。

    邹其国、符秀容、刘泽林、符攀婵等委员以及省工商联还从各个角度分析了制约黎族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原因,呼吁充分发挥海南自然优势,进一步发展南药、黎药等中医药产业链。建议得到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省农业农村局等单位的回应,称将加大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工作专班作用,调动各部门资源和力量,助力医、药互促,推动海南南药、黎药产业发展。

    如今,三亚市中医院与多个国家签订中医疗养服务协议;博鳌超级中医院打出“中医+康养”牌,与国外有关机构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白沙县以针灸为代表的中医药服务成为了中医药的名片……呈现出海南中医药走向世界的生动实践。(记者 陈启杰)

    天津市政协助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扎实推进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建设

    近日,天津市政协副主席王建国带领调研组成员、相关党派成员、专家学者赴广东省和四川省,学习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主要经验做法等。如何发挥政协优势,促进天津将中医药传统优势发扬光大创新发展?今年,天津市政协将“扎实推进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建设,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列入协商计划。

    “十四五”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支持在全国建设若干综合类、专科类、中医类国家医学中心。天津市支持以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建设主体,以针灸为特色,建设中医类国家医学中心。

    “要进一步研究国家中医医学中心有效支持政策措施,提升天津在国家医学中心申报工作中的竞争力。”市政协副主席王建国、高秀梅牵头医卫体委,政协委员和市卫生健康委、发展改革委、教委、医保局、药监局、人社局6个部门有关同志以及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专家、学者组成阵容强大的调研队伍。几个月来,市政协调研组对标对表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建设标准,了解政府相关部门在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方面的政策措施、在支持国家医学中心建设方面的具体举措。

    “天津中医药发展的最新情况和特色优势是什么?国家中医医学中心攻关问题、建设方案、建设思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国家和地方政策支持有哪些?企业需求什么,合作攻关方向在哪里?”调研组深入分析天津市申报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建设中存在的优势和短板,围绕6个方面的短板弱项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旨在以高质量建议促进建设方案更加完善、申报工作竞争优势更加突出,确保创建申报成功,有力助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医-学-研-产-政深度协同不够,成果转化应用能力不足,未促进形成健康产业集群。”“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储备不足,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队伍薄弱。”调研组针对短板弱项调研分析,提出要加强顶层设计,尽快补齐短板弱项,使医学中心规划更加完善、布局更加合理,巩固优势学科、引育高水平人才,进一步增强创建的竞争力。委员们围绕体制机制、中心规划与布局的基本原则、硬件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学科建设与发展、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交流与合作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

    加强国家中医医学中心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培育中医药领军人才至关重要。在调研组看来,要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和考核模式,打造中医药高层次人才高地。针对国家医学中心重点发展方向和攻关问题,调研组建议,解决针灸、推拿和临床各科传承创新的痛点难点问题,产出一批高质量中医临床循环证据,制定一批针灸国际标准,获得一批中医药新药和诊断试剂,形成一批重大疾病防治的“中国方案”。

    ……

    围绕问题,市政协归纳出调研建言方向,提出预期目标,各课题组紧锣密鼓深入部门、学校、企业调研协商,调研成果将在专题协商会呈现。据了解,会议成果梳理后还将报送市委、市政府领导。市政协随后以监督性视察方式,助推相关部门抓好落实。(记者 张原 李宁馨)

    江苏常州市政协积极促进中医药传承发展——

    孟河医派如何持续实力“圈粉”?

    医者一手持针,一手捏住针柄,快速一搓,针尖破皮刺入,数秒后局部酸胀,10分钟拔针后疼痛明显减轻。“针灸真神奇,真厉害!”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近日在巴黎佳沃音乐厅举行的“水韵江苏”文旅推介会上,常州孟河医派精彩亮相,实力“圈粉”,在场嘉宾连连称赞。

    一缕药香,穿过山海,跨越古今,生生不息。孟河医派从江南小镇孟河古街出发,揽中医之大成,熔各学派于一炉,素有“吴中医学甲天下,孟河医学冠吴中”的美誉,医派传人更是遍布世界。

    “孟河医派是常州珍贵的人文财富和历史文化名片,要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立足特色优势,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擦亮孟河医派金字招牌,切实将孟河医派文化继承好、应用好、发展好。”去年9月,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民盟江苏省委会主委胡刚参加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加快孟河医馆建设,推动中医为民服务”专题协商议事活动时说。

    活动中,省、市、区三级政协委员,孟河医派传人代表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等围坐一起,就孟河医馆建设相关工作积极建言献策。

    如何让历史底蕴深厚的孟河医派焕发新的时代活力?近年来,常州市政协持续关注。去年12月,常州市政协主席戴源率队走进由孟河中医医院打造的醇正堂中医馆。

    “我是从北京来的,早上不到8点就到了,挂的是张玲玲医生的号。”“我来挂费季翔医生的号。他可是孟河医派奠基人费伯雄的第五世孙。”……去年7月开始,新北区推出“传承孟河医派 振兴中医国粹”专项行动,邀请孟河医派知名传人回“家”坐诊,造福基层患者、带徒传经、培养新人,深得患者们的认可。

    在与现场群众面对面交流后,戴源表示,要加快孟河医馆项目建设,提升重点专科建设水平,引育更多中医人才,推动中医更好地为民服务。

    今年5月,市政协围绕“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开展专题视察,听取传承创新孟河医派和中医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情况汇报,并开展座谈交流。委员们建议,要持续打造“中医药文化节”,提高中医文化影响力;要积极探索中医药与文商旅融合,以创新激活中医药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搭建跟师学习平台,重视培养中医药人才。

    “孟河医派振兴发展,既是区政协的主席会议协商课题,也是区政府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我们将积极吸收委员建议,加强政策引导、要素保障,搭建平台,用心书写好孟河医派的传承与创新发展这两篇文章。”市政协常委、新北区副区长陈建生参加协商活动时说。

    近年来,常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传承发展,先后出台《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将中医药发展纳入全市“532”重点项目和民生实事项目,组建常州市中医医疗集团推动全市中医优质资源扩容,成立世界孟河医派发展联盟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把脉问诊”,建成系统的中医药财政扶持体系和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探索中医药文化康养旅游发展路径。目前,常州建有孟河医派国医大师工作站1个,中国名中医工作室1个,孟河医派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国家级4个、省级2个,孟河医派基层名中医工作室34个。(通讯员 于超影 郭婷婷 记者 江迪)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
    联系电话:010-68868488
    京ICP备202100489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1513号
  • 微信公众号

  • 视频号

  • 微博